2019-08-25

華5 第24週 心得

W24 心得


在台南的時間,我知道我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很有條理,去辦公室看資料、去接劉多多、跟著大團隊的行程、跟著小團體的玩樂、跟EQ協會的青年志工們碰面等等,只要按著時間規畫進行,我的生活不會亂。但是總是有預留一個心理準備「計畫趕不上變化」,所以即便看著行事曆,頭腦裡清楚知道「都安排好了,不會有問題」,心裡面還是很有壓力,在台南住的這幾天,我每天不管幾點睡覺,凌晨3:30一定清醒,然後就再也睡不著。離開台南前往台北,我發現壓力有明顯減緩,我在台北比較有恢復我平時的生理時鐘。
在台灣我們辦了三場生命分享會,台南、新竹、台北各一場,每場都有四個人分享8分鐘,其他人分享3分鐘,另外再邀請當地人3位分享自己生命的學習與轉變。平時分享3分鐘,我都當成是上台自我介紹,然後再加一個小訊息或是小經驗。我不喜歡自己重複講一模一樣的話,特別是知道台下有聽過的人,我喜歡小小變化,也是挑戰自己。台北場我要上去講8分鐘,這個有考倒我,我不知道要上台講什麼。我自己設定來聽分享會的人,會想要聽我們在這7個月的華人行動裡的學習與經驗。我這一次來華五,我有學到什麼?我經驗到什麼?我成長了什麼? 

我講不出來。我發現我這一趟來華五有很多的「看見」,看見自己也看見別人。看見自己的部分,我覺得自己沒那麼厚臉皮可以用自己的嘴巴裡面講出來。我看見自己能力的進步,不管是在個談、演講、工作坊、處理事情、面對情緒等等等等,這些看見自己的部分,我自己知道,我自己肯定,同時我也知道自己可以進步的空間也還很多,我不習慣透過自己的嘴巴告訴別人我的能力,我喜歡透過「做」來呈現我自己。看見別人的部分,我常常是透過觀察別人來探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來看人生大道理、來看團隊的動力等等。但是我發現對於「別人」我已經不知道可以怎麼描述或是說話,像是我觀察到一個人他常常抱怨,當我說出:「某某某是一個挺會抱怨的人。」這個好像是我的主觀批評,但是事實上他在我面前就是常常在抱怨,所以像這一類的話我變得不知道要怎麼說。我不說,我放在心裡,但是這也讓我在那個人身上貼了標籤,因為他常常抱怨,所以跟他在一起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一直在接收負能量,我不喜歡,所以我不願意跟那個人太靠近,或是有太多的互動。當我私下跟其他人聊到的時候,我只是分享我自己的觀察與觀點,但好像變成我在背後講別人的壞話。感覺說一句話可以有好多種涵義,有的時候我只是陳述一件事,但是不知道聽的人聽成什麼,然後又會去傳成什麼,讓我講話都已經不知道可以怎麼講了。

竑銓大哥提早結束他的華人行動,9月將重返職場,他沒有跟著我們一起來到香港;意媚回大馬一趟,因為爸爸的身體狀況,也沒來香港;來到香港我的角色也有所改變,我不用再站在一個決定、發號指令的位置,可以再次退居後面;來到香港,主場換了,地主也換了,這些種種的變化對團隊的動力都有影響,讓人看起來好像有人得勢得權,有人失勢失權,沒權沒勢的人開始找靠山。
 
這幾年觀察自己,我發現我其實很多時候是一個「被動」的人,我喜歡簡單的生活,不喜歡扛太多責任、角色讓自己忙碌,但是很多時候因為場合、因為身分,我知道我給人家一種「我是主動」的形象。來到華人行動,我的身分是學員,老大是我爸媽,很多的事情以他們的想法、意見為主,我不主動,我被動。剛來的時候還拿捏不好,畢竟之前是EQ協會秘書長,看到很多狀況都會需要主動去了解、主動去面對、主動去扛責任,也因此在華五當中看到狀況還是會習慣性的要解決、要處理,我雞婆的去找我媽說,我沒有要我媽採用,我想說我只是表達,但是常常讓我有熱臉貼冷屁股的感覺,因為我媽有更多的考量,但好幾次講著講著我也有情緒,也在一次一次懟我媽的過程中,竑銓大哥就會出聲說:「對你媽講話口氣好一點啦。」
 
田野服務的時候,繼續學習調整拿捏「主動」與「被動」。第一次田野服務有老虎大哥(竑銓)在,我發現很多時候我有想法,但是大哥已經有動作,我沒有慾望想要「爬上頭」,因為大哥讓我服氣,大哥的處理方式跟我很像,簡單、俐落、果敢、快速。第二次田野服務我是組長,還是一個強勢的組長,很多時候我知道我得主動不能被動。到了廣州跟著大團體相處,一路到馬來西亞,我對大團體有「厭厭的」感覺,很多時候是很沒有動力的,我也一直在觀察、在問自己問題、在尋找原因點。不過在馬來西亞也有讓我尊重與服氣的松哥和薇妮姊,很多時候我也不用出主動,也不用出頭,感謝他們容忍我的擺爛,讓我默默待在後面。

到了台灣,特別是在南部,基於我對人、對EQ協會、對事情的熟悉度,很多時候我被期待站在指揮安排的位置,我感覺到我內心是挺不願意的,努力在尋找自己、他人、情境之間的平衡點。我知道我有「主動」的能量,當我願意主動的時候,我的氣勢很高,很有能量與動力,也有越挫越勇的跡象。但是我也喜歡「被動」,因為生活可以簡單,事情少、責任少、是非少、麻煩少。感覺整趟華人行動,對我來說另一個大學習,是去尋找什麼時候該攻,什麼時候該守,訓練著我角色迅速轉換的能力,但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常常有內在的衝突,即便我清楚這是我該修行的功課。
 
來到香港,很多的感謝,特別是在這樣一個動盪的局勢中,我們可以平安抵達,實際進來看看目前香港的狀況,謝謝老天爺的照顧,謝謝很多朋友的禱告,謝謝香港朋友們的用心安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