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2016 河北之行 Part 2

修女們
    禮拜一620日早上8:30離開黎明之家,我們來到車程約2小時的榮堯保祿靈修中心。進到房間我、妙妙、素芬老師馬上各自洗澡去,快中午的時候,我爸媽一行人也抵達。我們的團隊9個人接下來要幫20位發「暫願」的修女們進行5天的培訓。
    第一天下午開始,先聆聽我們9位的自我介紹,也分組認識修女們。第二天分組進行敏感度訓練,第三天接著生命的深度醫治,第四天一起聊情緒管理與表達,第五天早上聽修女們這次培訓的收穫與學習,活動到中午結束。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修女」,一個讓我難以相信也非常欽佩的職業,或是說志業。一位修女的養成需要經過「望會」、「保守」、「初學」、「暫願」、「永願」5個階段,這一路至少10年的時間,進入修會後要過著團體生活,還要接受絕對的服從,把一生奉獻在「服務」,不結婚。
    透過我們這一組修女們的生命故事分享,覺得好不可思議,好幾位修女是小時候就知道當修女是她一生的目標,面對家裡的不捨與難過,還是毅然決然地踏上修道的路。對「修女」認識的越深,越是佩服,除了有規律的生活,還要放棄很多個人的意志和思想,被指派的工作也都挺辛苦,再加上許多人從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得到的「愛」不夠,但因為是修女,所以必須要成為一個能夠給「愛」的人。
    觀察這一群修女,沒有一個是留長頭髮,他們回我說:「長頭髮需要花時間整理,也不方便」,然後修女們每位唱歌都好好聽,還以為她們當修女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會唱歌。這個修會的會長跟我爸說她超欣賞我的,在這樣的年紀可以有這樣的能力與自信,聽到我爸轉述的時候很開心,但是我爸接著說:「會長也說妳的老公應該不好找。」這句話一出去,團隊裡的其他人就說:「會長言下之意要我去當修女啦。」還好我沒辦法接受自己是短頭髮,我也不喜歡唱歌,看來當「修女」不是我的路。
回家
    624日禮拜五的飛機準備回台灣,早上7點離開榮堯,一開始還有點擔心飛不成,因為那天剛好遇到華航的罷工,坐上出租車前我媽還說:「你們今天沒問題的,華航沒有停到大陸的航班」。搭著出租車到河北石家莊機場,飛機也順利準點起飛前往廣州白雲機場。結果一到白雲機場,從國內航廈走到國際航廈,看了看板卻怎麼看也找不到我們的航班,去了詢問處得到的答案是:「你們的飛機,取消了唷。」
    去到華航的check in櫃台,對方啥都不處理,只給了100美金做補償,剩下的事情一概不協助。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就這樣遇到了罷工。當下趕快連絡旅行社、趕快連絡我爸媽,東想西問,最後決定走小三通,走廈門、金門回台灣。
    從廣州去廈門,一開始還在想說要訂高鐵,在等待訂票的時候,我也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去問有沒有飛機飛廈門,一問櫃台,櫃台先生說有17:15有一班,看了一下時間,當時已經16:20。櫃台先生說如果要,就要馬上開票,Check in 時間已經快結束了。立馬趕快開票,拉著行李箱在機場內奔跑至Check in櫃台,領了登機牌,掛了行李後發現,登機門在國內航廈那邊,我們三人又再奔跑到國內航廈,喘著氣趕快過安檢,一路趕到登機門口的時候,剛好要準備登機。就這樣我們前往廈門。
廈門 金門
    一確定可以飛廈門,我媽趕快幫忙聯絡華人行動的畢業生元碩,請他幫忙安排我們的住宿。感謝元碩的幫忙,這時候真的感覺到「出外靠朋友」,元碩還帶我們去吃海鮮、看夜景,小小遊一下廈門。在廈門最享受的一件事情,應該就是洗澡了吧,住在酒店裡,蓮蓬頭嘩啦啦的大水沖出,享受!
    隔天的挑戰,搭上船前往金門。因為沒有事先訂船票,所以決定早早去港口看狀況,7:30出門,約8:00抵達港口,一進去就被大批的人群嚇傻,去金門的遊客真的多,當然也有遇到我們同樣原因,因為華航罷工而走小三通回家的台灣人。
    當天沒法直接買票,只能拿候補號碼等候,幾乎每半小時有一班船,但剛好又遇上周末,坐船的人很多,我們這樣一等,等到11:00才坐上船。廈門到金門超乎我想像的近,半個小時就到了,一回到金門,回到一個熟悉的世界,手機恢復有網路,打電話不是漫遊,離家更近了。
    因為華航罷工,我第一次來到金門,我弟幫我們訂的是下午5:00回台南的飛機,我們三個人租了一台汽車,順便遊一下金門。玩樂不忘生命工作,有一位青年志工在金門讀書,剛好利用這個機會看看她。

    終於在禮拜六晚上順利到家,謝謝老弟接機,送我們會各自的家。回到家把行李整一整,好好睡一覺,禮拜天一早繼續工作,為暑假的營隊做準備。

2016-06-28

2016 河北之行 分享 Part 1

出發
    每年暑假是我最忙碌的時候,因為許多的營隊活動進行著,今年在營隊開始前答應去河北石家莊支援,一直有印象我媽跟我討論說要我們617日抵達河北,之後有模糊的記憶在討論讓對方方便接人,我、妙妙、素芬老師先去北京跟他們會合,再一起去河北。
    我一直想說我是617日才要出去,出發前還接待一對韓國母女來家住,他們615日回韓國,我還有兩天的時間可以整理打點。結果,禮拜一收到旅行社寄來的電子機票,還好有馬上點開來看,一看再看,揉眼睛仔細看,我沒看錯,我不是17日的飛機,我竟然是616日的飛機,天啊!!!趕快連絡妙妙跟素芬老師,一整個有被雷打到的感覺,久久難以回神。
    616日晚上9點半,我、妙妙、素芬老師還在辦公室,一起靜默分享完,趕快跟彼此道別,各自回家打包行李。
黎明之家
    晚上抵達北京,洗完澡便早早睡覺,隔天早上6:30出門搭地鐵去火車站。北京果然是大城市,時間接近上班時段,地鐵慢慢湧入大量人潮。搭上高鐵,抵達河北高邑西站,大大的車站,走到了出口,見到一群人跟我們招手,然後我媽就說:「你們三個人,跟著師修女。」就這樣一句話交代,我們九個人兵分兩路,在還沒搞清楚狀況是怎麼樣的時候,我已經被載往不知道的地方。這一路的行程都是我爸媽主導,而我是他們的女兒,妙妙跟素芬老師多少會想「問曉芸可能知道狀況」,但我對於他們每次的提問只能回答:「我不知道」,每一天都是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情在過。
    617日一路去目的地的沿途,師修女帶我們去不同的機構參觀。這次來到河北石家莊,接待我們的是一群天主教的修女。這群修女廣為人知的原因是他們成立許多機構,協助腦性麻痺的孩子、家庭,有機構是協助早療、復健,有設立工廠讓他們有工作,有一間二手店店面銷售他們的作品,而我們去的是黎明之家的住宿部,因為這群孩子很多是被家庭丟棄的孩子,幼小的時候就被修女們扶養,我住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家。
    參觀黎明之家,就像是一個大宿舍,一個大家庭,凡是姓「天」的孩子,都是沒有爸爸媽媽,是天主的孩子,所以姓「天」。一進大門就看到訪客需知,很貼心的提醒,給了我一些想法怎麼跟這群孩子相處。跟院長周修女打招呼,修女帶我們去參觀,參觀過程中也有機會接觸到孩子們,我們這次來的目的,是幫13位青年上兩天的課程。
    這一次的經驗很特別,光是設計課程就很挑戰,平時常用的活動都被限制著,知道年輕人不愛坐著不動,想說活動可以有「移動」的設計,但是要讓這群孩子一動就是一件大事,光是坐輪椅的就67台,每次進到教室都還要想每台車要怎麼停放;想要播影片之類的,有些人的視力是有困難的,還有一位是全盲;想要讓他們寫寫字、畫畫,但是看不見不能寫,還有些人是手變形,連握筆也難;最常用的講話分享,有好幾位是連說話都辛苦,講出來的詞句還要靠其他孩子幫忙,我們才能聽懂他要表達什麼。也因此這一群孩子的聽覺都很靈敏,靠聽覺來分辨是誰在說話,上課特別認真地「聽」。第二天活動我們加入角色扮演的部分,發現到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戲精」的一面,一站出來就好入戲。很令我驚訝的是,因為腦性麻痺導致身體有許多的限制,但是他們的思考與一般人一樣,情緒反應也是,唯有「時間」在他們身上起不了作用,我們習慣的速度,他們需要很多時間來完成同一件事。
    兩天半的相處下來,發現他們每一個孩子,因為自己的狀況,各個都很敏感,防護機制都很強,雖然每位修女都對他們照顧有加,也都跟他們說他們是天主的孩子,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珍貴、美好,但是身為腦性麻痺,又是嬰兒時期被父母丟棄在教堂門口前,這樣的傷與痛,要讓他們相信自己的存在有價值,是很漫長的一條路。可以感覺到他們的生命有很多的恐懼,特別怕別人不喜歡他們,也因此他們很多人的優點是「聽話」。看著他們,很多小時刻又有欣賞佩服,我們玩優點轟炸,其中一位出來,在聆聽別人說他的優點的時候,遇到表達困難的孩子,他都會跟他們說:「沒關係,慢慢來、慢慢講、別急」;遇到需要被幫助時候,每個孩子的主動性又特別的高,看著自己走路都辛苦的孩子,幫忙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孩子,感動的畫面。


沒水51
    抵達北京機場,華人行動的畢業生鄭磊來接機,邊走邊聊的時候,他開玩笑說:「怎麼沒有早一點來玩,就只跟到最辛苦的這一段?」我們也很無奈的回他:「哀,認命了,我們沒有玩樂的命啊。」
    來到黎明之家,農村地方,恰逢種玉米的時刻,村子裡的兩口井白天都在灌溉作物,用水量大,水壓不夠的關係,黎明之家沒有足夠的水,白天幾乎是停水的狀態。禮拜五晚上約11點半水來了,妙妙晚上洗了澡,而我則是早上4:50起來洗澡,如果知道水大約來的時間,日子好像也還是可以過,就白天辛苦一點。這幾天用水超有節制,兩大湯杓的水可以洗三個碗和三個盤子,廁所的馬桶也是積一整天,等著晚上有水的時候一次沖。因為白天沒水用,也就不敢太喝水太吃東西,要不然就要跑廁所。
    禮拜六上了一整天的課,期待著晚上水的來臨,我不敵周公的招喚,還是早早入睡,想說明天早上再起來洗澡,結果晚上沒有水,妙妙等到凌晨2點不見水來,早上4:30我起來打算洗澡,發現沒有水,去睡回籠覺,起床後繼續過著沒有水的生活,也想著今天晚上應該會有水了吧。
    禮拜天上完課,已經停水36小時了,整個黎明之家的孩子們、修女們,大家通通都沒洗澡,下課前的合影取名為「當我們臭在一起」。晚上繼續等著水,有一點點可以感受到那種為了「水」可以不擇手段的念頭,半夜依舊沒有水的蹤影。禮拜一吃完早餐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坐著車看到一望無際的農地,認了,沒水也是應該的。
    修女說每年他們就是有這樣一個禮拜最辛苦,而我們三個剛剛好這個禮拜來。下次我知道了,種玉米的時候會沒水,不能來,要來要是種小米的時候。黎明之家除了沒水不方便外,不然還住的挺舒服的。
    經歷了51個小時沒水的日子,當我們抵達下一個地方:榮堯保祿靈修中心,房間蓮蓬頭的水量是一兩注的狀態,沒有怨言,總比沒水好,慢慢洗還是可以洗完澡。馬桶上一次就沖水,突然覺得好浪費,洗碗水開太大,也有罪惡感,默默的把水轉小,為了省水也不一個人用一副餐具,盤子可以分著裝的時候,我們就三個人用兩個盤。每每回想這51個小時的經驗,深深感覺到住在台灣是一件很幸福很幸運的事情,也感嘆我們因為住在台灣,人在福中不知福,常常一有小狀況,就抱怨不斷。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