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4

2015流浪之旅之菲律賓 馬尼拉 宿霧



2015流浪之旅之菲律賓 馬尼拉 宿霧
    在黎牙實比生活一個多月之後,愛麗絲阿姨帶我來到馬尼拉,為了躲避繁忙的APEC交通,我們又再跑去宿霧省逛逛。馬尼拉的交通讓人不敢領教,塞車塞得好嚴重,坐公車、小巴等,擠沙丁魚是逃避不了的窘境,而司機常常會為了多賺一位乘客的費用,一定會等車子塞不進人了,才願意起程。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到馬尼拉,但是我也說不出來我曾經去過馬尼拉的哪個部分。這次待在馬尼拉去最多的地方就是不同的百貨公司與賣場,為了網路也為了免費的冷氣。
看山、看海、看教堂
    這次來菲律賓所拍的照片,最多的就是山、海、教堂。在黎牙實比享受著天天看到火山的美貌,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幫火山拍一張照片,期盼著可以親眼見到火山爆發的場景,可惜無緣,只能靠想像。在宿霧享受著是美麗的海邊,觀察著潮汐,感受大海的無止盡,搭配不一樣的太陽,常常拍出意想不到的美景。
    另一個看很多的是教堂,台灣許多人文發展來自於寺廟,在菲律賓則來自於教堂,大部分的城鎮發展,常常是一個大廣場,一邊是市政府辦公大樓,對面就是教堂,而市場就在周圍慢慢發展起來。愛麗絲阿姨是很虔誠的天主教徒,感覺她很大的一個興趣就是參觀教堂,每間教堂在我眼裡看起來都是大同小異,但我相信在她眼裡看起來各有各的特色。跟著她出去玩都是為了看不同的教堂。
花自己的錢 花別人的錢
    這兩個月在愛麗絲阿姨家,我是一個被包養的狀態,所有的花費都是阿姨在支出,基本上我沒有花到太多錢。在家裡當米蟲跟在這邊當米蟲感覺很不一樣,在台灣至少知道自己有努力在工作,雖然沒有在領薪水,但伸手拿家裡的錢一點罪惡感也沒有,但是在這邊我覺得自己的付出不多,阿姨家有幫傭阿姨,家事沒有我貢獻的地方,出門我也沒辦法加入聊天,因為他們都說菲律賓話,感覺自己這趟還有點像「奧客」,什麼事情都沒做、跟人也沒有太多的互動,常常都在等著吃飯的時間。
    很多時候因為不是花自己的錢,很容易覺得不好意思,因為不好意思,很多事情的發生,與其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如只要狀況還可以接受就默默地任由別人決定。愛麗絲阿姨在黎牙實比的時候,常常出門都會帶著我,一直拒絕不好意思,但是每次跟著出門也不好意思,因為帶著我出門她每天都要多支出100菲幣的交通費。在外面點餐的時候,我也不好意思決定要吃哪一間,所以吃最多的都是連鎖店:麥當勞、肯德基、Jollibee、溫蒂、超群,吃什麼也都任由阿姨決定,即便想吃漢堡但阿姨幫我點義大利麵,那就吃吧,有時候想喝雪碧,想想還是算了,要杯水就好,阿姨覺得我很喜歡吃麵,不管在家、出門都盡量幫我找麵(這兩個月,我幾乎天天都吃掉一碗泡麵),但我也喜歡吃飯,每當阿姨說:「我幫你點餐」,我也就想為了不要複雜化事情,讓阿姨決定也好。
    錢真的有等於權力的感覺,有錢的人有份量說話。我自己身上也有錢,但是在來之前因為阿姨說過我在菲律賓的所有生活費用她會照顧,我也就不好意思常常說這筆交通費我自己付,或是這一餐我自己付,只有去宿霧的交通費、住宿費比較大筆,雖然阿姨沒開口但是我覺得我應該要自己支付。

與人相處的因應進退
    在這邊最有感觸的還是跟人的相處吧。我覺得自己一開始還是習慣配合別人,像是來到這邊我最不習慣的是吃煮香蕉,但是他們超愛,第一次拿給我吃的時候,我可以配合,意思一下吃一點點,他們問我好吃嗎?我也可以附和著說還不錯,但是我真的不喜歡煮過的水果,不管是香蕉、鳳梨還是蘋果,但是因為一開始的配合,這兩個月我面對煮香蕉的出現還真是多,之後要開口說我不喜歡吃也不好意思了。剛開始阿姨問我要不要喝咖啡時,因為我不喝咖啡,就跟她說我喝茶或是熱水就好,一次兩次下來,她也很習慣的每次在喝東西時都幫我決定喝什麼,有時候想換個口味時,也不好意思拒絕她已經幫我點的東西。我是一個很怕自己麻煩到別人的人,能夠自己來的一定自己動手,我也是一個很不習慣只接受別人的好,但自己無法回饋的人,而面對長輩,很多的「不好意思」也說不出口,很多的「不喜歡」也講不出來,因為我也怕讓人家覺得我很難搞:怎麼這個不喜歡,那個也不喜歡,但是事實上我不喜歡的東西可多了。這兩個月告訴自己最多的話就是:「忍耐一下,兩個月後就自由啦!」
    我記得小時候自己好奇心挺重,很多事情會想知道為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但也常常因為問太多而受傷,慢慢的我告訴自己不用知道太多事情,不用每件事情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清楚跟自己有關的就好了,所以容易在聊天時,只要我感覺這個話題跟我沒關係,我就安安靜靜的,常常被人家問問題的時候,我的回答是「不知道」,「不清楚」,「不關我的事」。就像是愛麗絲阿姨問到:「這件事情為什麼妳爸媽做這樣的決定?」「我不知道」,或是「這件事你弟怎麼看?」「我不清楚」,還有「這個朋友,他家鄉是哪?做啥工作?住馬尼拉哪一區?」「痾我沒問過。」感覺我是一問三不知。
    這樣一個配合,不太問問題的個性讓我這兩個月也有辛苦的時候,因為很多的時候我都在狀況外,也不知道對方為啥會有我想不透的行為舉止,不好意思問(怕別人覺得我怎麼每件事情都要知道,好像我想要控制一切),也懶得問(很多時候問了之後我還是搞不懂,要一直問下去,又怕別人覺得我很煩)的下場常常是讓自己不舒服。很多的時候都在猜測對方在想啥,我要怎麼做,或是現在狀況是怎麼樣,我可以怎麼安排自己,怎麼打發時間。跟長輩相處是挑戰、跟不熟的人相處,也是挑戰。
結論
    兩個月的菲律賓生活,除了在規律的生活下養精蓄銳,更有許多的時間觀察自己、跟自己相處,從中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像是我的時間觀念,一個時段對我來說是至少4小時,但是對阿姨來說2小時就算,所以剛開始要配合著兩個小時為一時段的生活,常常有煩躁感。也發現自己更多個性上的眉角與習慣,同時也經歷了許多不一樣的狀況與窘境,我真的討厭擠沙丁魚,特別是被別人的屁股擠著。我想一個人的個性除了受到家庭的影響之外,也有一大部分來自於自己的經驗,經歷過的事情。感謝這兩個月的點點滴滴,期待下一站的驚險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