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暑假
這幾年只要靠近暑假的時間,我就開始備戰,準備迎接大大小小的營隊和活動,學生放假的時候,就是我開始忙碌的時候。今年暑假馬不停蹄,高中志工的充電營、國小生的少年營,讓我一個禮拜跑了台東兩趟,接著大學生帶領的國中生青苗營,營隊尚未結束,我就提早離開,因為要趕飛機飛瑞士、英國,陪學生出國,見見老朋友,同時來放鬆,度個小假。
第13屆少年營
籌備
跟高中生工作,心臟要強壯,這次活動設計、文書處理等事情都是高中生要來幫忙,但是剛好卡在他們的期末考時間,所以感覺這次在「準備」這個環節上面,時間不夠,幸好有高三的畢業生挑起大部分的事情,我跟妙妙要很克制地什麼事情都不做,高中生畢竟是生手,很多我覺得簡單可以很快完成的事情,他們可以搞好久,我不斷的提醒自己這是必經的過程,我要有耐性。
這次買火車票也是一大挑戰,南迴鐵路一票難求,提早一個月訂團體票,已經沒有坐票,第一次半夜守在電腦前準備搶票,第一次經歷車票被秒殺的感覺,我們只買到去程的車票,回程一張坐票也沒有。左思右想了一番,最後決定大家一起站回來,回家的旅程變成我最有壓力的旅程。
這次報名人數明顯驟減,確切的原因不清楚,或許跟地點有關,拉到台東太遠,或許跟時間有關,放假的第一個周末就出去,或許跟協會今年報名標準有關,今年凡是小六要升國一的學員,我們通通推薦去參加青苗營,少年營不收。人數減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費用的負擔,每次辦營隊,工作人員的費用我沒有跟他們要,因為充電營高中生已經繳過一次費用,少年營他們拿出時間與體力,所以我覺得工作人員的費用協會要有辦法負擔。除了部分由學員負擔,我也去申請補助,但這次學員的驟減,補助根本補不起來,剛開始我嘗試想辦法多找些人來參加,但是效果不大,所以只好開始動頭腦找「錢」,我想到幾位朋友、長輩對我的支持,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願意為少年營贊助一些些,真的很感謝老天爺的搭線與幫忙,有位學員家長一口氣幫我負擔所有虧損的部分,謝謝他的大力支持,也讓我對自己在做的事情更加有信心,因為老天爺有再幫忙。
高中志工
我發現我沒有辦法跟白癡工作,我沒有辦法跟頭腦不願意轉起來的人工作。這群高中生還不習慣許多事情經過自己的頭腦思考一番,在營隊期間遇到狀況,很自然的希望旁邊的人可以解救,所以我常說我被問到許多的白痴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只要多翻一下手冊,或是多想一下就能知道答案。少年營他們擔任的是照顧者的角色,在我的認知裡他們應該要有能力解決這類問題,因此我也常讓自己內傷,一肚子的火。
在營隊期間我時常扮演的是黑臉的角色,給予許多的提醒、許多的要求,高中生處在一個轉換的階段,時常還是容易忽略眼前的任務,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還不夠,每次營隊都是我沒有形象的時候。
但是志工們的表現,比起寒假的少年營,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進步,這是讓人感到欣慰的,大部分的人願意接受新的挑戰,在面對學員也都變得比較有技巧、有方法,所以讓人驚艷的表現還是有的。
少年營
這次少年營的學員只有24位,分成六組,每組人數不多,還算好帶,但是我們也陰錯陽差地把三個活潑、自主性強的學員排在同一組,讓那一組是小狀況一堆,隊輔頭疼著。
一路坐火車,就被同車廂的旅客抱怨太吵,揚言要錄影PO上FB,帶小朋友出門怎麼可能不吵,之後只好委屈小朋友非常的克制音量。
抵達台東,搭上台灣好行公車,下車之後,各組去不同的景點完成各自的任務,這一組活潑三人組對所看到的東西都很新鮮,呈現完全不受控制的狀態,也是唯一一組沒有完成任務的。晚餐過後的分享時間,因為沒有尊重台上發言的隊伍,被我兇了好大一下,罪或許沒有很大,但殺雞儆猴的意味更大。類似的小狀況,三天的活動不斷的發生著,挑戰著我們的應變能力,處理事情的能力。
活動期間也不斷地讓我思考、琢磨:該如何去接受志工、學員原本的樣子,同時間因為是有任務在身,因為是團體生活,有需要的規範、遊戲規則要一同遵守,如何在個人與團隊之間尋找一個平衡。
第2屆青苗營
國中生的營隊,參照馬來西亞Akasha種籽工程的形式,從時間表、三餐的採買與料理、環境整潔與清掃等,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物都由國中生一肩擔當,大學生站在一個協助的角色、一個引導的角色。
大專志工
跟大學生工作,也有讓我抓狂的部分。大學生,我想要訓練的除了自主性之外,還有其主動性,學習時間的安排,責任感的發揮、做事的態度。但大學生活多采多姿,許多事情可以參一腳,好幾位打工、讀書一起來,再加上要參與苗子團,一天24小時真的不是很夠。
青苗營開始前三天,未見手冊與名牌的蹤影,妙妙跟我都莫名的失眠,我們兩個內心緊張得不得了,但表面上要努力維持平靜。青苗營的課程交由大學生設計與帶領,從主題的討論到課程內容的各個環節,我很早就開始跟他們工作,但是大學生也讓我感覺到他們太「輕敵」,要上台帶領課程不是想像中的容易,需要很多的準備,但是我看不到他們付出的時間,營隊之前好幾位天天被叫來協會,對課程內容重新一改再改,他們被改的很煩,但自己上台之後都有個結論,就是「準備不夠」。
一在強調行前營重要性,大學生8位,行前營能出現的只有5位,要跑流程的時候只剩下2位,這流程好難跑啊,感覺我是整個精神扒緊的準備迎接青苗營,但大學生們的發條一個比一個鬆。
跟大學生工作,很多事情都要有最壞的打算,因為年輕人的自滿與自負,自以為自己可以掌控所有的事情,所以很多時候我要等,等他們親自嘗試了之後,再跟他們做評估。這對希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的我,是一大挑戰,因為我得去接受任何的結果,我得看著事情發展成我沒預期的樣子,很多的時候要跟自己的不安、緊張相處。
青苗營Top 3
Top 1 青苗營因為時間表大家一起擬定,在討論的過程中便是一個挑戰,怎麼樣去計算考量時間,要想到做飯的時間、要想到肚子餓的時間、要想到課程的時間等等,時間表不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排出來,而是有理智、邏輯的思考,訂下的時間。這三天真的累死大家,每天都是晚上12:00熄燈,但隔天6:00就得起床做早餐或是採買,7:00的一堂課就開始。
Top 2 買菜是一個新嘗試,每一組要準備30人份的食物,三菜一湯,但是每組的買菜人只有一人。第一天帶著兩個人去全聯,一個買晚餐,一個買早餐,早餐他們想做三明治,但是全聯只有厚片吐司,吐司比想像的大,也比預算中的還貴,買還是不買?看著兩個人在那思考半天,算術半天,很努力的評估做出最適合的決定。第二天帶著中餐組與晚餐組去傳統市場,3000元的預算,中餐買500元,晚餐買400元,回去的路上我不禁納悶,我會吃到什麼?吃的飽嗎?
每個去買菜的學員都很努力,但是畢竟是第一次,又要衡量30個人的量,本來就不容易,帶著他們去買菜我也跟他們說,好好想想,勇敢做決定,不要怕犯錯,因為這些事情本來就從經驗中學習,買的菜回來料理之後,看看大家吃的反應,就知道下次可以怎麼調整。
可惜的是,只有一組有第二次的經驗,明年的青苗營至少要四天三夜,這樣每一組都有兩次進廚房的機會。
Top 3 廚房是一大戰場,沒有身歷其境,不知道其中的混亂與恐怖。大學生站在旁邊看著高中生在廚房裡,都在冒冷汗,第一餐的狀況百出,洗米用電鍋煮飯,結果只有米沒加水,國中生不知道煮飯需要加水,7:00開飯,6:45跑出來說電鍋沒有插電,只能用大笑三聲來反應。這三天,大家都在廚房裡忙得暈頭轉向。
青苗營重在生活的狀況,三天下來行程滿檔,煮飯自己來,打掃環境自己來,收拾整理自己來,還要上課,還要去後院拔草,只有「累」字可以形容,但相信透過生活中許多小事情的體驗,能帶給大家最難忘的經驗與學習。
現在,我人在瑞士,真的是來休養身體的,經過前面幾個活動折騰,我來這邊身體開始鼻塞咳嗽喉嚨痛,昨天還整個失聲,但是也還不錯的是來到這裡時間從容,我也沒有太多的任務在身,所以生活呈現吃飽睡,睡飽吃的狀態,瑞士的生活,過幾天再跟大家分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