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6

暑期營隊活動報導

因為青年志工時間的關係,本來都是7月舉辦的營隊活動,今年改到8月舉辦。雖然少年營與青苗營的工作團隊有些許分開運作,但有很多志工還是兩個活動都協助參與,連續兩個營隊下來,辛苦台南、高雄兩地的青年志工。
少年營,給國小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小朋友參加。今年不但有來自台南、高雄兩地的學員,還有來自桃園跟大陸長沙的學員,為活動增添許多豐富性。許多學員是第二次參加EQ協會活動,但卻是第一次挑戰出門過夜三天兩夜,活動第一天可以看到學員們的興奮,在火車上跟他們聊天時,好幾個人都分享前一天晚上睡不著或是睡不好的狀況,可以想見他們對出門過夜的期待與緊張。
少年營的活動主題是「白日夢冒險王」,我們和學員們一起討論夢想,一起發揮創造力。在生活中有創意是非常需要的,遇到困難解決問題需要創意,無聊的時候也需要創意想想可以做些什麼事情,面對未來的夢想,也需要有創意的元素來幫忙思考。有的時候我們有想法,但是沒有行動力,活動期間我們也討論:當有一些想法的時候,可以怎麼樣去「試一試」,怎麼樣透過分享,找到支援與資源。
國小的孩子,很多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是陪伴,這次青年志工與學員的人數接近1:1,有足夠的人手關注到每一位學員,這一次營隊期間讓我最有感觸的是「陪伴」兩個字。一個小孩出生,他怎麼看他自己,建立在身旁照顧者的眼光之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很多很多的被注意、被看見、被接納,這些元素促成一個孩子自我的認識,以及與人相處的互動模式。但是很多時候,大人有大人的忙碌,大人有大人的極限、大人也有大人的不得已,沒有辦法滿足孩子強大的情感需求。當孩子成長到國小這個階段的時候,他們還不夠認識自己,也建立起自己一套的人際互動模式,這個互動模式不見得是有效的,但卻是他們唯一知道的。
在少年營期間,青年志工們陪伴孩子玩樂,陪伴孩子上課,但更讓我感動的是在營隊期間,我們陪伴孩子跟自己的情緒相處,學習用不一樣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情緒。少年營吃飯是訂便當,我們也都請學員打開便當後,先將自己吃不完的部分,或是不喜歡吃的東西挑出來,盡量朝向零廚餘的目標。有一天晚餐有一個升小五的學員吃飯吃很久,吃到整組小朋友都出去玩了,她還沒把自己眼前的食物吃完,因為她吃不完,輔導員也不知道能不能讓她倒廚餘,最後只好把她來我的眼前。
我問她發生什麼事情,她開始邊講邊哭,一方面是太累沒力氣吃飯,另一方面是已經吃飽了,她吃不下。沒有直接告訴她可以去倒廚餘,我再問她:「吃飯前可以把自己吃不完的部分拿出來,你知道嗎?」她點點頭,我又問:「整個便當吃完了,吃不夠也還可以來前面的桌子拿食物,這個你也知道嗎?」她也點點頭,我再問:「如果你這兩件事情都知道,為什麼現在會有一個便當在你面前是吃不完的狀態?」她開始大哭,我沒有要指責,只是出於好奇,口氣平穩的問,但是孩子可能覺得被我質問,內心裡有自己糾結的情緒,我跟她說:「你慢慢哭,哭完你在告訴我原因。」她繼續哭了一陣子,之後才慢慢說:「我以為我吃的完,但是還是太多,我吃不完。」我又問她:「那明天吃飯的時候,可以怎麼做,才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她回答:「我明天可以先多挖一些飯出來,如果真的吃不夠再去前面拿。」我就說:「很好啊,那我們明天試試看,看看這樣你能不能把自己的便當整個吃完,今天這個便當就拿去找輔導員姊姊,請她教你怎麼處理,弄完你就可以出去玩了。」
看著她弄一弄跟著出去玩,也是玩的笑嘻嘻,我突然覺得剛剛那個時間,對這個學員的生命經驗來說是重要的,她有機會去跟自己的情緒相處,等到情緒平穩之後,她也有能力動動頭腦,尋找眼前問題可以解決或是改進的辦法,當一個孩子累積更多類似這樣的經驗,我相信當她一路長到青少年、成年人,她自我照顧、面對挫折的能力也相對提高。
從活動地點到住宿的地方,有一段30分鐘的路程,我們在三天兩夜的活動裡,每天至少走兩趟。我們有一位輔導員腳踝習慣性脫臼,走路對她是辛苦,我們也有一位學員膝蓋不好,走路對她也是很有挑戰,但很有意思的是第一天我們發現這個情況,全體志工一起開會,最後決定還是讓她們兩個走路,但是不管她們走多慢,沒法準時抵達我們要去的地方也沒關係,一位高二的姐姐陪一位小四的妹妹一起慢慢走。
這一位小四的學員,從小沒有跟爸爸媽媽一起長大,自己跟著媽媽娘家的親戚生活,問了她家庭的狀況,感覺上家裡的大人也忙碌於工作,她給我的感覺是有很多的孤單,在團體的互動中,她又像一個小刺蝟一般,很容易跟人起衝突,也讓我感覺她時時刻刻都處在需要防衛、保護自己的狀態。但是在活動的這幾天裡,每每看著這兩人在大隊人馬後面慢慢走路的場景,我很感動,我覺得在這位小四妹妹的生活中,應該很少有這樣的經驗,被一個人完全的關注、陪伴至少40分鐘,這樣的經驗對她的生命來說也是重要的。高二的隊輔也分享,她一開始很緊張,不知道一路跟小四妹妹慢慢走會不會很尷尬,但是之後發現小四妹妹其實很喜歡講話,她只要問一個問題,小四妹妹就可以一直說一直說,每次走路沒有太多感覺到走路的累,反而是兩個人都很享受在那個當下,她們能夠有這樣的時間可以聊天。
我想少年營的目的,不在於學員們來參加,在課程當中學習了多少,更多的是在這三天兩夜裡,學習跟不是自己熟悉的家人相處互動一起過夜,從這之中磨出的火花與碰撞,對參與在這營隊裡的每一個人都是一種書本教室裡學不到的體驗。
少年營學員心得
  • 在少年營期間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休息時間的時候,我和我好朋友都會一起去戶外玩,我們有時候會去抓蟲,有時候會去跑跑跳跳,我們還在戶外看到死掉的青蛙和掉到草地上的小鳥窩,小鳥窩裡還有蛋,但是我們無法在把它放回樹上,因為樹太高了,我覺得這邊的花花草草都長的很高很壯,雖然很容易被蚊子叮,但是我還是覺得很好玩。
  • 我學到很多事情,像是時間的重要,因為我們一回到貨櫃屋就要去搶浴室,那邊浴室很少,所以只要你沒搶到,你就要等很久,到最後你就沒有時間跟你的好朋友玩,就要開始睡覺了。
  • 在這三天裡我學到不跟媽媽睡覺的方法,就是趕快去睡著,還有學到團結合作的方法,就是大家都互相幫忙,也有學到怎麼交朋友的方法,就是常常跟他們在一起,這樣就可以交到朋友了。
  • 在少年營期間我學到的「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還有良知小天使,讓爸媽知道我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也玩得很開心。
  • 在這裡我學到如何跟別人解決問題,因為我以前在講話時都沒有人在聽,就會很生氣,在這裡就有人聽我說話,不用生氣了。
  • 在少年營期間,我學到了怎麼交朋友,還有團隊合作,我也學到情緒的管理「良知小天使」,良知小天使是溫柔的,我也學到做什麼事情都要知所進退,掌握自己的狀態,了解自己的承受能力,也要為自己設界線,這些都是我在少年營的收穫,我要把這些事都告訴爸媽。
  • 在少年營期間裡,我學到了沒有爸爸、媽媽,怎麼樣自己照顧自己,還有非常多各式各樣有趣的遊戲,回家後我所有事情都要跟爸媽分享。
---------------------------------
青苗營,專為國中生舉辦的營隊,跟少年營的操作方式很不一樣,最常聽到少年營的學員來到青苗營後會說:「青苗營跟少年營很不一樣,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動手來。」在青苗營裡的設計,我們給青少年有更多的自主權,包括起床、熄燈時間、上課開始的時間、三餐的料理內容、環境的整潔打掃等等,沒有人去管任何人,大家一起學習團體生活,共同承擔沒一個人所作所為帶來的影響。
這次24位學員報名參加,最後只有23位學員完成活動。一位13歲的女孩自己報名來參加,因為之前參加過少年營,想說也是來上上課。第一天剛抵達,聽玩我們講解這四天三夜活動進行的方式與狀況,她就很想要回家,第一天花了很多時間和這位女孩聊聊,有幾個很有意思的對話。
我問她:「這個活動是你自己要來的?還是媽媽逼你來的?」
她說:「我自己報名的。」
那我就好奇了:「你自己報名的,怎麼你現在又想回家了?」
她說:「我以為只是來上上課。」
我問:「難道來青苗營,不是上上課嗎?」
她說:「青苗營跟我想的不一樣,不是只有上上課,還有別的。」
我問:「青苗營還有什麼?」
她說:「青苗營還要大家自我管理,我不想學自我管理,我不想長大。」
聽到這裡,有意思,難怪想要趕快逃跑。是阿,在青苗營裡課程也不是重點,重點是大家是來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在這一個營隊,學習先把自己照顧打理好,之後還要能夠去照顧到團隊的需求與狀態,當我們每一個人都把自己份內的責任完成,我們這四天三夜大家都可以過得很開心。可惜的是嘗試了千方百計,這位女孩也使出所有招數,最後還是決定尊重她自己的決定,送她回家。再送她去林鳳營火車站的路上,也有一段有意思的對話。
一上車她問我:「你有在生氣嗎? 」
我回答:「沒有啊,為什麼你覺得我在生氣?」
她說:「因為我昨天晚上一直哭。」
我問:「你一直哭跟我生氣有什麼關係啊?」
她說:「因為當我的表現跟人家想要得不一樣的時候,常常那個人就會生氣。」
我跟她說:「老實跟你說,我是一個你在那邊哭得死去活來,我也不會受你影響的人。因為哭得很辛苦的人是你,決定要哭成這樣的人也是你,跟我都沒有關係,不管你怎麼哭,那是你的事情,跟我沒有關係。」
沉默了一下子,我跟她說:「我沒有生氣,但是我不喜歡的是你用的方式,你用你的情緒來達到你想要的目的,難道不能用別的方式,只能用這種情緒勒索的方式嗎? 」
她說:「可是我好好講的時候,我媽媽都不聽。」
我跟她說:「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用情緒來溝通可能也是一種方式,但是我不覺得這是很好的一個方式,也不是唯一的一個方式,有機會可以動頭腦想想有沒有別的方式妳可以試試。」
講到這裡,火車站也到了。

在青苗營的四天三夜,工作人員是頭兩天最辛苦,因為大家抵達一個陌生的環境,很多事情與狀況都是摸不著頭緒,即便想幫忙也不知道從何下手,第一天是在認識環境,第二天是在熟悉環境,到了第三天很多時候時間到了,大家也知道要做什麼,打掃時間一到,拿掃把的拿掃把,拿抹布的拿抹布,擦桌椅的擦桌椅,掃廁所的去掃廁所,自由時間到了,大家就聚集再一起玩桌遊,今年最受歡迎的遊戲是「狼人殺」。雖然只有短短四天,但是看的到每一個學員的參與度,從被動轉為主動。
活動期間每一樣工作都是大家輪流去做,因為做過知道辛苦,所以看到別人沒做好,自然而然嘴巴也閉上了。飯煮得太硬太軟,頂多稍微拿出來開玩笑,但是沒人抱怨很多,全部吃光光,打掃、煮飯占用到下一個環節的時間,也沒有聽到有人抱怨,而是願意慢慢等待,或是一起動手幫忙協助完成。
在一個全部的人都願意自我管理,學習當大人的環境下生活,沒有太多的約束,可以體驗到什麼叫做自由,原來自由不是只要我喜歡就好,想要享受自由,就需要學習自我管理,學習尊重,付出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青苗營學員心得
  • 來這裡我學到了分工合作、互相幫忙,有些是真的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我覺得來到這裡甚麼都自己來、自己用的感覺比被關在家做一些我不喜歡的事,還要自在,也不會有人在旁邊叫我讀書,罵我成績爛!
  • 這次營隊中我有很多跟自己說話的時間,很多問題我發現,其實沒有這麼簡單,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媽媽給我的那份信,每一句,字裡行間,都可以看到媽媽對我的關心、對我的肯定,自己看其實有點難過的是,我怕我沒有成功他們會難過,雖然我知道不管我最後是甚麼選擇,他們一定會支持我,可是我就是放不下……我要感謝我人生中有EQ協會的出現,我真的覺得這裡像是我第二個家,而且在這裡,不像在家要怕講這個會不會傷害到誰,或是有被約束的感覺,我可以大談家裡的事,可以像朋友一樣打屁,可以像家人一樣給我溫暖,心裡很感謝有這裡,也很期待每一次的聚會,我是一個很有福氣的人吧!
  • 這次是我第一次上家庭EQ協會的活動,參加前是我媽硬逼我來的,所以一開始有點不爽,直到活動開始,生活工坊隊輔幽默的講了公約,並定了第一天的時間表,活動才正式展開。我印像深刻的有很多,勞動工坊教我們付出、合作~電影工坊教我不要小看自己,不能趨炎附勢,靜默工坊讓我們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自我工坊讓我們了解彼此的人格特質以免不冒犯他人,家庭工坊更是讓大家感動,一堂一堂課,讓一個人能夠多一點點知識和理性,真是再好不過了。
  • 這次是我第一次去青苗營,我非常開心,也學到了很多事,我覺得勞動工坊對我很有幫助,它教會了我付出,團隊合作,而且其實認真做事和打混摸魚一眼就能看出來。還有感謝工坊也讓我印象深刻,原本我以為是像寫作工坊這樣自己在桌上寫字,可是其實是直接寫在別人背後貼的紙上,當別人在寫的時候,那種驚喜感是難以形容的,而且有時你只是做了舉手之勞的幫助,別人都會寫上感謝的話。煮飯也是一大考驗,我不會做菜,所以我以為我幫不上任何忙,但我其實可以做很多雜事,像是挑菜莖,剝蛋殼和擦地板,而且我們完成煮飯的非常早,多的時間就能好好休息。

暑假 青年營隊

    暑假一般來說都是我最忙碌的時候,趁著學生放暑假,我趕快抓緊時間辦營隊活動。今年暑假跑了一趟河北協助一個約30位高中生的活動,一趟山西協助150位學生活動的其中兩天,回到台灣緊接高中生的充電營,國小生的少年營,最後在一個國中生的青苗營。
    我喜歡跟年輕人相處,感覺到他們的可塑性特別高,可以有很多的發展與可能性。在台灣比較能夠細水長流的陪伴年輕人,畢竟我住在台灣,大陸地區的年輕人比較像是蜻蜓點水般的接觸,能不能繼續保有互動,只能看緣分。
    這次在大陸的活動中,我負責和年輕人討論的主題是「認識自己」,我們先從「為什麼大人覺得這個階段的我們難搞」這個問題來聊。國高中生處在所謂的叛逆期,學生們自己說他們為什麼會叛逆,因為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開始想要自由,因為他們開始不聽從長輩的話,他們開始有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喜歡跟朋友混在一起等等。我們花時間探討生命的本質,也認識在青春期除了生理上面的變化,心理層面又經歷什麼樣的旅程,最後回到在青春期的我們有責任學習表達自己,有責任主動讓別人來了解我們,因此越深入的認識自己,學習溝通與表達的技巧,學習情緒管理的能力,是這個階段很重要的功課。
    談戀愛也是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有興趣的話題,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堂課和一群國一的學生聊「戀愛」這個話題。戀愛有甜蜜的地方,他們覺得戀愛甜蜜的地方有什麼?他們給的答案都很有趣,像是被人關心的感覺、被人擁抱的感覺、有觸電的感覺、被人在乎的感覺、有人可以講心事等等;但是談戀愛也有風險與害怕擔心的部分,他們又擔心什麼呢?這個問題回的速度更快,怕被劈腿、怕小三、怕戴綠帽、怕被分手等等。稍後我們將話題討論到談戀愛最怕遇到「公主病」與「媽寶」的對象,有公主病的女生和是媽寶的男生,在生活中是一個孩子的角色,談戀愛的時候會期待對方像自己的爸爸媽媽般,享受被呵護、被疼愛、被照顧,但卻不一定願意一起分擔事情,或是替對方設想,體諒對方,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我們學習分辨女孩(公主病)和女人,男孩(媽寶)和男人,同時也學習如何讓自己長大成為男人和女人。一個男孩要跟自己的爸爸學習怎麼當男人,一個女孩要跟自己的媽媽協怎麼當女人,結果有一位小男生舉手說:「老師,我有問題,如果在那個家爸爸的注意力都在女兒身上,那這個家的兒子是不是就沒有機會變成男人?」我喜歡這樣的討論與互動,我跟他說青春期的我們有另一個新的能力,就是「主動」的能力,當我們還小的時候,我們處於被動的地位必較多,很多時候我們是等待大人來找我們、等待被幫助,但是青春期的我們,有能力開口,有能力移動,有能力做些事情,所以雖然爸爸注意力在女兒身上比較多,但是身為兒子的我們可以開口邀請爸爸,像是邀請爸爸一起去運動,邀請爸爸單獨出去吃飯等等,增加父子單獨相處的機會,慢慢的兒子也會被爸爸影響,漸漸學習成為男人。
    在這兩個活動中,看到很多在求救的生命,因為生活周遭所承受的壓力、期待,讓他們在生活中喘不過氣,透過逃避,透過帶面具,透過忙碌來麻痺自己,尋找一個可以呼吸的空間。很感謝他們願意敞開自己的生命跟我分享他們的困難與糾結,但生命的問題也不是一節課、一番談話就可以解決,與他們只有短暫的碰面聊天,但更多的是在心裡面祝福他們,希望他們能夠找到力量面對自己的生活。
    在台灣的活動,我比較多是屬於後台的工作者,我協助高中生、大學生準備營隊,營隊現場是他們上場帶領,我在一旁觀看。今年暑假的營隊一方面很高興跟這群學生一起工作,特別是舊生,經過一次一次營隊的磨練,他們其實都具備某些能力,也因為營隊是他們熟悉的事情,很多時候不用我出聲音,他們已經看到哪個環節需要怎麼做,或是看的到需要補位的地方,各個發揮領導能力,完成一個個活動;但今年暑假也是我最後一次跟他們工作,因為9月開始我把台南的青年工作交託出去,也因此每一個活動辦完,就多了一份惆悵與不捨,畢竟他們曾經是我生活的重心。
    看著年輕人生命一點一滴的成長,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與喜悅,喜歡看到他們的笑容,喜歡看到他們對自己多一份自信與肯定,暑假活動能夠順利全部結束,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雖然放假的生活忙碌著,但今年暑假一樣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

暑假 歐洲之旅 No.3【瑞士】

從布達佩斯一路坐夜車(火車)來到瑞士,第一次在歐洲坐火車旅行,有很多的不知道,所以常常跟緊張的情緒共處,但也有很多的新奇、新發現,興奮的心情也夾雜在一起。
我們比其他大隊人馬提早抵達瑞士,能夠有些時間和老朋友碰面敘舊,能夠回到熟悉的地方,有像回家的感覺。我也有一天搭船到日內瓦湖的對岸法國的礦泉水小鎮走走,很神奇的感覺,坐火車跨越國界,做個船也來到一個語言、幣值不一樣的地方。
要去瑞士道德重整的會議中心「Caux(柯峰)」的當天,我們先去日內瓦機場等待大隊人馬的抵達,在機場見到大家是興奮的,一群人聚在一起一路嘰嘰喳喳的聊天上山。這次我們總共20位大人1位小孩前往柯峰參加會議,我們早上配合著大會的安排,參加靜默分享的環節,也參加主課程的演講,下午的工作坊與晚上的活動,就沒有那麼乖的出現。這一趟出來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讓我們拓展自己的眼界,在柯峰就像是接觸了地球村,參加會議的人來自世界各方,大家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跟這麼多的人接觸聊天,一方面是發現自己的渺小,原來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有這麼多的事情是我不知道的,但另一方面有能看到自己的貢獻,在眾多的世界議題上,我也有可以扮演的角色。
這幾天在會議期間,我的主要任務是「翻譯」。去之前還挺緊張的,雖然說現在好像到處飛來飛去,英文不是問題,有的時候都還可以幫忙翻譯,但那也是在亞洲地區,或是自己熟悉的話題領域,但是瑞士這一場,是在一個西方的國家,那些外國人講話,用的單字我很怕我不知道,講話的速度也是一個挑戰,再加上內容議題不是我熟悉的,要在大腦裡面瞬間找到中文字來表達,天啊,好大的挑戰。只能說還好身邊有君逸,一整趟路也都跟君逸說:「這次在瑞士的翻譯,你是主力了,我在旁協助就好。」他的語言準確度比我高很多,哈哈。
以前來到柯峰都是坐在四樓聽講,這次因為擔任翻譯,我上了五樓的小包廂,面對的是專業的機器設備,戴起耳機還真有模有樣。只是我們中文的那個小包廂,看不到左舞台說話的人,常常只能靠聲音想像對方的長相,之後決定請樓下的朋友拍照上傳到手機,就為了想看看現在說話的人長啥樣子。整個大會期間,台上的人除了用英文分享,另一個語言是法文,當台上的人說法文的時候,我們也要趕快切換到英文頻道,先聽英文的翻譯再翻成中文,很多資訊的分享與交流就這語言翻來翻去中完成,想想還真的很有趣。我爸曾經說過,當我們多學會一種語言,世界的窗戶又打開了一扇,可以接觸的層面又更廣闊。
吃飯時間是我們另一個享受的環節,圍起圍裙幫忙做服務,可以趁機跟大家打招呼,在餐桌上也是一個文化交流的機會,可以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也可以聆聽對方的生活經驗,很多友誼就是在吃飯時候建立起來的。
我們也努力保握機會介紹「華人行動」,分享我們在華人行動裡面的生命學習。我們有一場對柯峰的年輕人做的分享會,三個人分享自己生命裡跟爸爸媽媽關係的學習,底下幾位年輕人聽著眼眶泛淚,還有一位忍受不了,紅通通的眼睛跑出去哭。我們也有機會跟幾位不同人分別坐下來做「敏感度訓練」,聆聽他們的生命故事,陪著他們看見生命裡的傷痛,也陪著他們找回生命裡面的愛。
感覺這一趟國民外交做得還可以,大會結束後我們一群人還去伯恩玩耍兩天,體驗到瑞士貴桑桑的交通與餐廳,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家人一起出遊學習與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