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青年志工時間的關係,本來都是7月舉辦的營隊活動,今年改到8月舉辦。雖然少年營與青苗營的工作團隊有些許分開運作,但有很多志工還是兩個活動都協助參與,連續兩個營隊下來,辛苦台南、高雄兩地的青年志工。
少年營,給國小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小朋友參加。今年不但有來自台南、高雄兩地的學員,還有來自桃園跟大陸長沙的學員,為活動增添許多豐富性。許多學員是第二次參加EQ協會活動,但卻是第一次挑戰出門過夜三天兩夜,活動第一天可以看到學員們的興奮,在火車上跟他們聊天時,好幾個人都分享前一天晚上睡不著或是睡不好的狀況,可以想見他們對出門過夜的期待與緊張。
少年營的活動主題是「白日夢冒險王」,我們和學員們一起討論夢想,一起發揮創造力。在生活中有創意是非常需要的,遇到困難解決問題需要創意,無聊的時候也需要創意想想可以做些什麼事情,面對未來的夢想,也需要有創意的元素來幫忙思考。有的時候我們有想法,但是沒有行動力,活動期間我們也討論:當有一些想法的時候,可以怎麼樣去「試一試」,怎麼樣透過分享,找到支援與資源。
國小的孩子,很多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是陪伴,這次青年志工與學員的人數接近1:1,有足夠的人手關注到每一位學員,這一次營隊期間讓我最有感觸的是「陪伴」兩個字。一個小孩出生,他怎麼看他自己,建立在身旁照顧者的眼光之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很多很多的被注意、被看見、被接納,這些元素促成一個孩子自我的認識,以及與人相處的互動模式。但是很多時候,大人有大人的忙碌,大人有大人的極限、大人也有大人的不得已,沒有辦法滿足孩子強大的情感需求。當孩子成長到國小這個階段的時候,他們還不夠認識自己,也建立起自己一套的人際互動模式,這個互動模式不見得是有效的,但卻是他們唯一知道的。
在少年營期間,青年志工們陪伴孩子玩樂,陪伴孩子上課,但更讓我感動的是在營隊期間,我們陪伴孩子跟自己的情緒相處,學習用不一樣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情緒。少年營吃飯是訂便當,我們也都請學員打開便當後,先將自己吃不完的部分,或是不喜歡吃的東西挑出來,盡量朝向零廚餘的目標。有一天晚餐有一個升小五的學員吃飯吃很久,吃到整組小朋友都出去玩了,她還沒把自己眼前的食物吃完,因為她吃不完,輔導員也不知道能不能讓她倒廚餘,最後只好把她來我的眼前。
我問她發生什麼事情,她開始邊講邊哭,一方面是太累沒力氣吃飯,另一方面是已經吃飽了,她吃不下。沒有直接告訴她可以去倒廚餘,我再問她:「吃飯前可以把自己吃不完的部分拿出來,你知道嗎?」她點點頭,我又問:「整個便當吃完了,吃不夠也還可以來前面的桌子拿食物,這個你也知道嗎?」她也點點頭,我再問:「如果你這兩件事情都知道,為什麼現在會有一個便當在你面前是吃不完的狀態?」她開始大哭,我沒有要指責,只是出於好奇,口氣平穩的問,但是孩子可能覺得被我質問,內心裡有自己糾結的情緒,我跟她說:「你慢慢哭,哭完你在告訴我原因。」她繼續哭了一陣子,之後才慢慢說:「我以為我吃的完,但是還是太多,我吃不完。」我又問她:「那明天吃飯的時候,可以怎麼做,才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她回答:「我明天可以先多挖一些飯出來,如果真的吃不夠再去前面拿。」我就說:「很好啊,那我們明天試試看,看看這樣你能不能把自己的便當整個吃完,今天這個便當就拿去找輔導員姊姊,請她教你怎麼處理,弄完你就可以出去玩了。」
看著她弄一弄跟著出去玩,也是玩的笑嘻嘻,我突然覺得剛剛那個時間,對這個學員的生命經驗來說是重要的,她有機會去跟自己的情緒相處,等到情緒平穩之後,她也有能力動動頭腦,尋找眼前問題可以解決或是改進的辦法,當一個孩子累積更多類似這樣的經驗,我相信當她一路長到青少年、成年人,她自我照顧、面對挫折的能力也相對提高。
從活動地點到住宿的地方,有一段30分鐘的路程,我們在三天兩夜的活動裡,每天至少走兩趟。我們有一位輔導員腳踝習慣性脫臼,走路對她是辛苦,我們也有一位學員膝蓋不好,走路對她也是很有挑戰,但很有意思的是第一天我們發現這個情況,全體志工一起開會,最後決定還是讓她們兩個走路,但是不管她們走多慢,沒法準時抵達我們要去的地方也沒關係,一位高二的姐姐陪一位小四的妹妹一起慢慢走。
這一位小四的學員,從小沒有跟爸爸媽媽一起長大,自己跟著媽媽娘家的親戚生活,問了她家庭的狀況,感覺上家裡的大人也忙碌於工作,她給我的感覺是有很多的孤單,在團體的互動中,她又像一個小刺蝟一般,很容易跟人起衝突,也讓我感覺她時時刻刻都處在需要防衛、保護自己的狀態。但是在活動的這幾天裡,每每看著這兩人在大隊人馬後面慢慢走路的場景,我很感動,我覺得在這位小四妹妹的生活中,應該很少有這樣的經驗,被一個人完全的關注、陪伴至少40分鐘,這樣的經驗對她的生命來說也是重要的。高二的隊輔也分享,她一開始很緊張,不知道一路跟小四妹妹慢慢走會不會很尷尬,但是之後發現小四妹妹其實很喜歡講話,她只要問一個問題,小四妹妹就可以一直說一直說,每次走路沒有太多感覺到走路的累,反而是兩個人都很享受在那個當下,她們能夠有這樣的時間可以聊天。
我想少年營的目的,不在於學員們來參加,在課程當中學習了多少,更多的是在這三天兩夜裡,學習跟不是自己熟悉的家人相處互動一起過夜,從這之中磨出的火花與碰撞,對參與在這營隊裡的每一個人都是一種書本教室裡學不到的體驗。
少年營學員心得
- 在少年營期間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休息時間的時候,我和我好朋友都會一起去戶外玩,我們有時候會去抓蟲,有時候會去跑跑跳跳,我們還在戶外看到死掉的青蛙和掉到草地上的小鳥窩,小鳥窩裡還有蛋,但是我們無法在把它放回樹上,因為樹太高了,我覺得這邊的花花草草都長的很高很壯,雖然很容易被蚊子叮,但是我還是覺得很好玩。
- 我學到很多事情,像是時間的重要,因為我們一回到貨櫃屋就要去搶浴室,那邊浴室很少,所以只要你沒搶到,你就要等很久,到最後你就沒有時間跟你的好朋友玩,就要開始睡覺了。
- 在這三天裡我學到不跟媽媽睡覺的方法,就是趕快去睡著,還有學到團結合作的方法,就是大家都互相幫忙,也有學到怎麼交朋友的方法,就是常常跟他們在一起,這樣就可以交到朋友了。
- 在少年營期間我學到的「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還有良知小天使,讓爸媽知道我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也玩得很開心。
- 在這裡我學到如何跟別人解決問題,因為我以前在講話時都沒有人在聽,就會很生氣,在這裡就有人聽我說話,不用生氣了。
- 在少年營期間,我學到了怎麼交朋友,還有團隊合作,我也學到情緒的管理「良知小天使」,良知小天使是溫柔的,我也學到做什麼事情都要知所進退,掌握自己的狀態,了解自己的承受能力,也要為自己設界線,這些都是我在少年營的收穫,我要把這些事都告訴爸媽。
- 在少年營期間裡,我學到了沒有爸爸、媽媽,怎麼樣自己照顧自己,還有非常多各式各樣有趣的遊戲,回家後我所有事情都要跟爸媽分享。
---------------------------------
青苗營,專為國中生舉辦的營隊,跟少年營的操作方式很不一樣,最常聽到少年營的學員來到青苗營後會說:「青苗營跟少年營很不一樣,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動手來。」在青苗營裡的設計,我們給青少年有更多的自主權,包括起床、熄燈時間、上課開始的時間、三餐的料理內容、環境的整潔打掃等等,沒有人去管任何人,大家一起學習團體生活,共同承擔沒一個人所作所為帶來的影響。
這次24位學員報名參加,最後只有23位學員完成活動。一位13歲的女孩自己報名來參加,因為之前參加過少年營,想說也是來上上課。第一天剛抵達,聽玩我們講解這四天三夜活動進行的方式與狀況,她就很想要回家,第一天花了很多時間和這位女孩聊聊,有幾個很有意思的對話。
我問她:「這個活動是你自己要來的?還是媽媽逼你來的?」
她說:「我自己報名的。」
那我就好奇了:「你自己報名的,怎麼你現在又想回家了?」
她說:「我以為只是來上上課。」
我問:「難道來青苗營,不是上上課嗎?」
她說:「青苗營跟我想的不一樣,不是只有上上課,還有別的。」
我問:「青苗營還有什麼?」
她說:「青苗營還要大家自我管理,我不想學自我管理,我不想長大。」
聽到這裡,有意思,難怪想要趕快逃跑。是阿,在青苗營裡課程也不是重點,重點是大家是來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在這一個營隊,學習先把自己照顧打理好,之後還要能夠去照顧到團隊的需求與狀態,當我們每一個人都把自己份內的責任完成,我們這四天三夜大家都可以過得很開心。可惜的是嘗試了千方百計,這位女孩也使出所有招數,最後還是決定尊重她自己的決定,送她回家。再送她去林鳳營火車站的路上,也有一段有意思的對話。
一上車她問我:「你有在生氣嗎? 」
我回答:「沒有啊,為什麼你覺得我在生氣?」
她說:「因為我昨天晚上一直哭。」
我問:「你一直哭跟我生氣有什麼關係啊?」
她說:「因為當我的表現跟人家想要得不一樣的時候,常常那個人就會生氣。」
我跟她說:「老實跟你說,我是一個你在那邊哭得死去活來,我也不會受你影響的人。因為哭得很辛苦的人是你,決定要哭成這樣的人也是你,跟我都沒有關係,不管你怎麼哭,那是你的事情,跟我沒有關係。」
沉默了一下子,我跟她說:「我沒有生氣,但是我不喜歡的是你用的方式,你用你的情緒來達到你想要的目的,難道不能用別的方式,只能用這種情緒勒索的方式嗎? 」
她說:「可是我好好講的時候,我媽媽都不聽。」
我跟她說:「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用情緒來溝通可能也是一種方式,但是我不覺得這是很好的一個方式,也不是唯一的一個方式,有機會可以動頭腦想想有沒有別的方式妳可以試試。」
講到這裡,火車站也到了。
在青苗營的四天三夜,工作人員是頭兩天最辛苦,因為大家抵達一個陌生的環境,很多事情與狀況都是摸不著頭緒,即便想幫忙也不知道從何下手,第一天是在認識環境,第二天是在熟悉環境,到了第三天很多時候時間到了,大家也知道要做什麼,打掃時間一到,拿掃把的拿掃把,拿抹布的拿抹布,擦桌椅的擦桌椅,掃廁所的去掃廁所,自由時間到了,大家就聚集再一起玩桌遊,今年最受歡迎的遊戲是「狼人殺」。雖然只有短短四天,但是看的到每一個學員的參與度,從被動轉為主動。
活動期間每一樣工作都是大家輪流去做,因為做過知道辛苦,所以看到別人沒做好,自然而然嘴巴也閉上了。飯煮得太硬太軟,頂多稍微拿出來開玩笑,但是沒人抱怨很多,全部吃光光,打掃、煮飯占用到下一個環節的時間,也沒有聽到有人抱怨,而是願意慢慢等待,或是一起動手幫忙協助完成。
在一個全部的人都願意自我管理,學習當大人的環境下生活,沒有太多的約束,可以體驗到什麼叫做自由,原來自由不是只要我喜歡就好,想要享受自由,就需要學習自我管理,學習尊重,付出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青苗營學員心得
- 來這裡我學到了分工合作、互相幫忙,有些是真的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我覺得來到這裡甚麼都自己來、自己用的感覺比被關在家做一些我不喜歡的事,還要自在,也不會有人在旁邊叫我讀書,罵我成績爛!
- 這次營隊中我有很多跟自己說話的時間,很多問題我發現,其實沒有這麼簡單,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媽媽給我的那份信,每一句,字裡行間,都可以看到媽媽對我的關心、對我的肯定,自己看其實有點難過的是,我怕我沒有成功他們會難過,雖然我知道不管我最後是甚麼選擇,他們一定會支持我,可是我就是放不下……我要感謝我人生中有EQ協會的出現,我真的覺得這裡像是我第二個家,而且在這裡,不像在家要怕講這個會不會傷害到誰,或是有被約束的感覺,我可以大談家裡的事,可以像朋友一樣打屁,可以像家人一樣給我溫暖,心裡很感謝有這裡,也很期待每一次的聚會,我是一個很有福氣的人吧!
- 這次是我第一次上家庭EQ協會的活動,參加前是我媽硬逼我來的,所以一開始有點不爽,直到活動開始,生活工坊隊輔幽默的講了公約,並定了第一天的時間表,活動才正式展開。我印像深刻的有很多,勞動工坊教我們付出、合作~電影工坊教我不要小看自己,不能趨炎附勢,靜默工坊讓我們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自我工坊讓我們了解彼此的人格特質以免不冒犯他人,家庭工坊更是讓大家感動,一堂一堂課,讓一個人能夠多一點點知識和理性,真是再好不過了。
- 這次是我第一次去青苗營,我非常開心,也學到了很多事,我覺得勞動工坊對我很有幫助,它教會了我付出,團隊合作,而且其實認真做事和打混摸魚一眼就能看出來。還有感謝工坊也讓我印象深刻,原本我以為是像寫作工坊這樣自己在桌上寫字,可是其實是直接寫在別人背後貼的紙上,當別人在寫的時候,那種驚喜感是難以形容的,而且有時你只是做了舉手之勞的幫助,別人都會寫上感謝的話。煮飯也是一大考驗,我不會做菜,所以我以為我幫不上任何忙,但我其實可以做很多雜事,像是挑菜莖,剝蛋殼和擦地板,而且我們完成煮飯的非常早,多的時間就能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