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1

生日

小時候,每年很期待的是一年一度自己的生日。記得國小的時候,生日都會提一桶乖乖桶去請全班同學吃糖果,站在講台上,接受全班同學幫我唱生日快樂歌。到了國中依舊在生日當天會帶東西請同學吃,不過乖乖桶已經落伍,國三的生日我媽煮了超多綠豆湯,我還去開快餐店的姑姑那拿了許多杯子、杯蓋,裝了將近50杯的綠豆湯,打包帶到學校請同學,還有同學說我媽沒去賣綠豆湯很可惜。
高中的生日慢慢地不再大肆慶祝,時常是室友們幫我慶祝,高三時大家忙著讀書,沒有多餘的時間張羅生日,我記得我室友們那次幫我準備小小的禮物,我很緊張地開著禮物,一來是期待,二來是害怕,因為被整的機會也很大,禮物一打開,才發現那些包裝好的禮物其實本來就是我的,我的一些吊飾,我的室友趁我不注意時偷偷拿去了。
另一個對生日的印象,未滿18歲的時候,會一直期待自己趕快18歲,數字18很吸引人,像是自己生命的做主權在18歲生日一過,就名正言順,但是18歲生日一過,20歲的生日也跟來的很快,過了20歲之後,日子不知為何過得特別快,21222324252627,一下子數字來到2011年我要28歲了,呼~~竟然到了坐23的年紀,歐麥高!!
很妙的一件事情,我發現隨著20歲生日一過,我慢慢地不喜歡過生日了,我不喜歡別人幫我大肆慶祝,我漸漸走低調路線,如果生日那天我可以像一般的日子一樣過,那我會覺得是一大幸福,但其實我知道是我自己不喜歡那樣的場面,一群人幫我唱生日快樂歌,替我歡呼鼓掌,我不知如何是好。這樣的心態搞得我26歲生日時,要幫我慶生的朋友們過得戰戰兢兢,那時我人在國際生命行動中,他們的很多慶生想法都因為怕我翻臉走人一一取消,連生日禮物也不敢太張揚的給我,還趁我吃早餐時溜進我房間,放在床上,更讓我哭笑不得的是當我在吃早餐時,很多65歲左右的老人家們是靠近我給我一個擁抱,然後輕輕在我耳邊說一聲Happy Birthday後就悄悄地離開。但是也從那個時候我開始問自己:為什麼我不喜歡別人幫我很高調的慶祝生日?
今年年初的時候,收到一位特別的朋友來信,之前我們有一些相處的尷尬,但又彼此珍惜對方的友誼,所以我們這幾年都在做努力,今年初的來信他表達對我的讚賞與祝福,當我開始要回信給他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都在亂說話,當他說很感謝我這樣持續不斷的寫信關心他或是什麼的,我發現我在解釋我的行為,告訴他你看到的我只是假象罷了,還好信沒寫完時間就晚了,決定先去睡覺,明天再說。躺在床上閉眼前我問自己:幹麻說那些,對方看了心情不會舒服,我幹麻要這樣說。隔天安靜我問自己:看到來信我最想表達的是什麼,我聽到心裡說:就大方接受然後說聲謝謝不就好了。

大方接受,是讓我感到很彆扭的一件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人前我變得不會大方接受,反而是不知所措與尷尬,只有在面對少數人或是一群似家人的朋友面前我才容易大方接受。我不知道怎麼接受別人對我的肯定與讚賞,我不知道怎麼接受大家對我的好,是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值得別人對我好,還是我害怕當我敞開心房讓大家進入,我受傷的機會也相對增加,為了不讓自己受傷,只好武裝起來。做自己,需要不斷的對自我察覺,很多時候我發現我明明只想表達感謝或是告訴對方我很開心你這麼做,但是嘴巴說出來的話語常常不是如此,久而久之要說出肺腑之言變成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今年我決定大方接受我生日的祝福,我也要很厚臉皮的分享我的願望。418日是我28歲生日,今年的願望有三個但也是一個,我希望能送三位朋友出國參加活動,2位去香港參加華人行動在香港辦的大會,1位跟我一起帶領高中生暑假去馬來西亞體驗生命,所以有想要送我生日禮物或是請吃飯的人,今年請折合現金唷!!我今年接收生日紅包,謝謝呀!
祝大家今年也都有一個愉快開心的生日

曉芸

第21週心得分享

華人行動在台北的田野服務來到尾聲,短短的7個禮拜發生了許多學習與感恩的事情。兩個月來在台北的戰績:敏感度訓練共開4班、個別拜訪及談話吃飯約23場、遊覽台北三峽與貓空、新竹、花蓮、宜蘭礁溪、3小時工作坊1場、與希望小棧、師大道德重整合唱團做交流、走馬看花逛花博、藝術展蒙娜麗莎會說話、欣賞學弟妹畢業舞展、參加婚禮等等。
最後一個禮拜在台北比較像是在做收尾的動作,跟大家道別,整理房子,我也找了時間跟外公吃飯,當然還有最後一班敏感度訓練。


永和國小志工媽媽們的班級,是我這次印象深刻的一班,沒有我老爹先前的種樹,從第一次接觸,到他們讓我們有機會進入到每個人的生命,每個故事都讓我感動著,最後一堂課的寫信再次看到每位媽媽們內心深處的情緒,媽媽們還簽了一張大卡片給我們表達感謝,這一班給予我們台北三個人很大的肯定,剛開始去這一班是戰戰兢兢的,很擔心的原因之一是我們三人的年紀都比媽媽們小許多,現實社會還是容易用年紀評估一個人的能力,再加上媽媽們對華人行動不很認識,一些我們習慣的用語都需要解釋,但是很感謝媽媽們的回饋,也有媽媽分享透過敏感度訓練,發現他們的生活也有得到明顯的幫助,謝謝他們也謝謝老天爺給的機會。
禮拜六花了時間打包行李寄宅急便回台南,下午跟翠菁有一場愉快的下午茶,跟翠菁聊天的過程中幫助我去理清這段期間在台北的一些小小感覺,我們也就國際生命行動華人行動做了一個比較,兩個活動各自獨立但又有關聯,因為華人行動的產生是國際生命行動的延續,但是目前在做的服務內容跟國際生命行動很不一樣,國際生命行動就像是探索生命的廣度,華人行動則是追求生命的深度。但兩項活動都有參加的我們不免還是會比較一下參與兩個活動不同的感覺。
禮拜天一早我們便前往台北松山機場,期待飛去澎湖與大家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