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

暑假 歐洲之旅 No.2【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

暑假 歐洲之旅 No.2【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
在前往瑞士參加會議之前,有大約兩個禮拜的空檔,回台灣一趟很不實際,但是歐洲到處都貴桑桑,之前自己流浪的時候有去到布拉格,那時候就覺得這個城市的物價比較親切,景色也是我爸媽會喜歡的,於是跟我爸媽建議往布拉格走。再網路上查看,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常常是一個套裝的行程,也因此我們的自助行也走這一路線。雖然說是去度假旅行,可以看很多好看的景色,品嘗沒吃過的食物,但是我覺得這一趟我的心情常常在洗三溫暖。
能在這把年紀跟爸媽單獨出門旅行,是一個難得的經驗,很是感謝,但也感覺這一趟我們三個人常常也在彼此磨合著。去到陌生的地方,我們各自有各自的恐懼,需要去跨越自己的舒適圈,現在又是3C產品的年代,比起我爸媽操作手機尋找資訊,我的動作會熟練一些。但是我也有我的弱點和習慣,我不太會看著google地圖走路,因為我常常搞不清楚我站在哪裡,也搞不清楚東西南北,但是我可以接受走錯路,隨便往一個方向走一陣子,google地圖就會告訴我偏離路線,那時候我就知道我人在哪裡了。但也是因為這樣,每到一個新地點,我要找路去旅館、去景點是有壓力的,因為我自己一個人隨便走,慢慢摸索都還好,但帶著兩老跟行李,當他們又擔心又累的時候,我就很有壓力,怕他們多走路,怕他們辛苦,也好怕聽到他們碎碎念下指令棋。那時候就真的很考驗我的耐性與忍受度,常常會擺臭臉。
不過歐洲的風景建築真的沒話說,照片隨便拍,都像是明信片一樣,感覺在布拉格跟布達佩斯看的東西有些類似,舊城區、教堂、城堡、公園、橋、河岸、雕塑品,各有各的美與壯觀;在維也納看的是皇宮、博物館、接觸藝術氣息的洗禮。
一路旅行,跟我們之間的默契也慢慢培養,每到一個新城市,他們會乖乖坐在一旁等我去搞定交通票和提領當地貨幣,然後我們先去住宿地點。稍微休息一下就會出門去周邊探險,我爸會研究地鐵系統,他對這個特別有興趣,我們會去探險地鐵站、公車站,還有超級市場跟可以解決三餐的方式,之後才是研究我們要玩些什麼景點。
我們家三人喜歡看的東西還是有共同點,看建築看風景,隨便走走晃晃,不太是走採買購物的路線,再加上跟著老人家旅行,休息很重要,我們不急著看很多的地方,早餐過後去一個地方,中午過後回去住宿地方休息睡午覺,傍晚再出去一趟,有時候晚餐過後也可以再出去走走,因為天暗的晚,也因為這樣,在布達佩斯想看多瑙河的夜景,竟然要等到晚上9點之後。
我享受的是去每個地方的國家劇院參觀,在歐洲很豐富的藝術文化,國家劇院的建築呈現出當地對文化的重視程度,建築物內的裝潢設計,讓人嘆為觀止。在布達佩斯有參加國家劇院的導覽,聽到許多故事,透過歷史的角度欣賞認識藝術,還現場聽了一小段的歌劇,真的很享受。
另一個體驗是在這幾個國家移動,是座鐵路旅遊而非飛機,體驗包廂式的火車,偶爾看著窗外的風景,偶爾看看書,也發發呆。最辛苦的一段應該是從布達佩斯一路坐夜車到瑞士,晚上在火車裡面其實不好睡,但卻省了一晚住旅館的費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很多新的體驗,也從這一趟中再看到更多的自己,也更加認識老爸老媽。下一站瑞士,參加國際道德重整的會議。

暑假 歐洲之旅 No.1【挪威】



暑假 歐洲之旅 No.1【挪威】

兩年前,我媽媽有個想法,想要帶一群生命工作者去瑞士道德重整的國際會議中心—科峰,去見見世界也開拓眼界。從事生命工作,我們在陪伴不同的生命,我們自己生命的深度跟廣度都需要被磨練與拓展。有了這樣的想法後,去年在日本又跟一位挪威朋友卡蜜拉有互動,聊天討論過後,有了這一次的歐洲旅遊,今年我6月跟著我爸媽,還有一位香港的年輕人君逸去歐洲6個禮拜。我們先抵達挪威,接著去捷克、奧地利、匈牙利當觀光客,最後再到瑞士。
飛來歐洲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坐飛機坐到全身腰痠背痛,還有6個小時的時差需要適應。歐洲夏天的白天很長,早上5點多天就亮,一直到晚上10點才開始天黑,但也因為緯度的關係,天色不會完全的全黑。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天還沒黑去睡覺是一種浪費,但明明時間已經晚上11點了。也因為白天的時間如此的長,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很多事情可以用晚餐過後的時間去做,像是去海邊玩,可以晚上7:00再去,因為天還亮的很。平時在台灣,吃完晚餐後我就想回家準備休息了,或是頂多做一些在室內的活動。
來挪威的主要目的是見見卡蜜拉,以及她想要介紹給我們認識的人,了解道德重整目前在挪威的情況,也找機會分享生命工作和我們自己的經驗。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北歐,對文化、歷史、生活方式等種種面向,也都是一種新體驗與學習。
見到不同有趣的人,感覺每個人的生命經歷都各有各的故事,現在有時候會覺得要認識一個新朋友,好累,很多事情都要從「自我介紹」開始,但是有些人的生命故事、經歷、思想真的很不一般,特別是長輩們,吃的鹽比我們多,對於歐洲歷史不熟悉的我,透過他們的生命故事分享,好像在學習歐洲近代史一樣,聽著二次大戰中的種種,腦海中努力翻出以前讀過的課本,或是有許多自己的想像畫面浮現。除了「人」讓我印象深刻,「屋子」也讓我有很深刻的印象。我們居住的房子,挪威道德重整的中心是一棟有100年歷史的老房子,去拜訪其他朋友的家,也都是130年以上的古蹟老房子,歷史悠久的房子,每個角落每個家具都有故事,也因為有夠古老,要更改屋子的結構、一磚一瓦,都需要向政府提出申請,不能自己隨心所欲的任意修改外觀。
卡蜜拉是學校老師,我們也有機會跟他的學生聊聊,跟挪威的青少年接觸,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當他們分享生活中最有壓力的事情,不是跟家庭的關係,不是學校的課業問題,也不是對未來的擔憂,而是生活中被手機上的臉書和IG所控制著,大多數的人都非常在意臉書跟IG被按讚的數字,這些數字代表著他們的價值。可以看見青少年普遍都在意他人的眼光,這部分我覺得是正常的,但是在挪威看到大多數的人在意的不是現實中的眼光,而是在一個虛擬世界的價值感,這讓我難以想像。
挪威的物價真的有高,在外面吃了一頓簡單的漢堡套餐,換算成台幣心都在淌血,感謝中心有廚房,也感謝我爸一起來,我們幾乎都是在中心裡面自己動手煮飯吃。飯時間是一個很好與人交流與聽故事的時間,我喜歡透過「故事」來認識一個地方文化。故事,讓我們容易與人、與物有所連結,透過故事的分享,腦海中的想像畫面,與人互動時多了一份熟悉感,與物接觸時多了一份情感在。在飯桌上,我們聽了好多92歲易恩斯老爺爺的人生閱歷,還和住在中心的年輕人做生命故事的分享,我爸的廚藝也一解華人朋友對家常菜的相思。
在挪威短暫的兩個禮拜結束,下一站我們開啟度假模式,去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