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

暑假 歐洲之旅 No.1【挪威】



暑假 歐洲之旅 No.1【挪威】

兩年前,我媽媽有個想法,想要帶一群生命工作者去瑞士道德重整的國際會議中心—科峰,去見見世界也開拓眼界。從事生命工作,我們在陪伴不同的生命,我們自己生命的深度跟廣度都需要被磨練與拓展。有了這樣的想法後,去年在日本又跟一位挪威朋友卡蜜拉有互動,聊天討論過後,有了這一次的歐洲旅遊,今年我6月跟著我爸媽,還有一位香港的年輕人君逸去歐洲6個禮拜。我們先抵達挪威,接著去捷克、奧地利、匈牙利當觀光客,最後再到瑞士。
飛來歐洲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坐飛機坐到全身腰痠背痛,還有6個小時的時差需要適應。歐洲夏天的白天很長,早上5點多天就亮,一直到晚上10點才開始天黑,但也因為緯度的關係,天色不會完全的全黑。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天還沒黑去睡覺是一種浪費,但明明時間已經晚上11點了。也因為白天的時間如此的長,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很多事情可以用晚餐過後的時間去做,像是去海邊玩,可以晚上7:00再去,因為天還亮的很。平時在台灣,吃完晚餐後我就想回家準備休息了,或是頂多做一些在室內的活動。
來挪威的主要目的是見見卡蜜拉,以及她想要介紹給我們認識的人,了解道德重整目前在挪威的情況,也找機會分享生命工作和我們自己的經驗。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北歐,對文化、歷史、生活方式等種種面向,也都是一種新體驗與學習。
見到不同有趣的人,感覺每個人的生命經歷都各有各的故事,現在有時候會覺得要認識一個新朋友,好累,很多事情都要從「自我介紹」開始,但是有些人的生命故事、經歷、思想真的很不一般,特別是長輩們,吃的鹽比我們多,對於歐洲歷史不熟悉的我,透過他們的生命故事分享,好像在學習歐洲近代史一樣,聽著二次大戰中的種種,腦海中努力翻出以前讀過的課本,或是有許多自己的想像畫面浮現。除了「人」讓我印象深刻,「屋子」也讓我有很深刻的印象。我們居住的房子,挪威道德重整的中心是一棟有100年歷史的老房子,去拜訪其他朋友的家,也都是130年以上的古蹟老房子,歷史悠久的房子,每個角落每個家具都有故事,也因為有夠古老,要更改屋子的結構、一磚一瓦,都需要向政府提出申請,不能自己隨心所欲的任意修改外觀。
卡蜜拉是學校老師,我們也有機會跟他的學生聊聊,跟挪威的青少年接觸,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當他們分享生活中最有壓力的事情,不是跟家庭的關係,不是學校的課業問題,也不是對未來的擔憂,而是生活中被手機上的臉書和IG所控制著,大多數的人都非常在意臉書跟IG被按讚的數字,這些數字代表著他們的價值。可以看見青少年普遍都在意他人的眼光,這部分我覺得是正常的,但是在挪威看到大多數的人在意的不是現實中的眼光,而是在一個虛擬世界的價值感,這讓我難以想像。
挪威的物價真的有高,在外面吃了一頓簡單的漢堡套餐,換算成台幣心都在淌血,感謝中心有廚房,也感謝我爸一起來,我們幾乎都是在中心裡面自己動手煮飯吃。飯時間是一個很好與人交流與聽故事的時間,我喜歡透過「故事」來認識一個地方文化。故事,讓我們容易與人、與物有所連結,透過故事的分享,腦海中的想像畫面,與人互動時多了一份熟悉感,與物接觸時多了一份情感在。在飯桌上,我們聽了好多92歲易恩斯老爺爺的人生閱歷,還和住在中心的年輕人做生命故事的分享,我爸的廚藝也一解華人朋友對家常菜的相思。
在挪威短暫的兩個禮拜結束,下一站我們開啟度假模式,去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