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6

暑假 歐洲之旅 No.3【瑞士】

從布達佩斯一路坐夜車(火車)來到瑞士,第一次在歐洲坐火車旅行,有很多的不知道,所以常常跟緊張的情緒共處,但也有很多的新奇、新發現,興奮的心情也夾雜在一起。
我們比其他大隊人馬提早抵達瑞士,能夠有些時間和老朋友碰面敘舊,能夠回到熟悉的地方,有像回家的感覺。我也有一天搭船到日內瓦湖的對岸法國的礦泉水小鎮走走,很神奇的感覺,坐火車跨越國界,做個船也來到一個語言、幣值不一樣的地方。
要去瑞士道德重整的會議中心「Caux(柯峰)」的當天,我們先去日內瓦機場等待大隊人馬的抵達,在機場見到大家是興奮的,一群人聚在一起一路嘰嘰喳喳的聊天上山。這次我們總共20位大人1位小孩前往柯峰參加會議,我們早上配合著大會的安排,參加靜默分享的環節,也參加主課程的演講,下午的工作坊與晚上的活動,就沒有那麼乖的出現。這一趟出來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讓我們拓展自己的眼界,在柯峰就像是接觸了地球村,參加會議的人來自世界各方,大家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跟這麼多的人接觸聊天,一方面是發現自己的渺小,原來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有這麼多的事情是我不知道的,但另一方面有能看到自己的貢獻,在眾多的世界議題上,我也有可以扮演的角色。
這幾天在會議期間,我的主要任務是「翻譯」。去之前還挺緊張的,雖然說現在好像到處飛來飛去,英文不是問題,有的時候都還可以幫忙翻譯,但那也是在亞洲地區,或是自己熟悉的話題領域,但是瑞士這一場,是在一個西方的國家,那些外國人講話,用的單字我很怕我不知道,講話的速度也是一個挑戰,再加上內容議題不是我熟悉的,要在大腦裡面瞬間找到中文字來表達,天啊,好大的挑戰。只能說還好身邊有君逸,一整趟路也都跟君逸說:「這次在瑞士的翻譯,你是主力了,我在旁協助就好。」他的語言準確度比我高很多,哈哈。
以前來到柯峰都是坐在四樓聽講,這次因為擔任翻譯,我上了五樓的小包廂,面對的是專業的機器設備,戴起耳機還真有模有樣。只是我們中文的那個小包廂,看不到左舞台說話的人,常常只能靠聲音想像對方的長相,之後決定請樓下的朋友拍照上傳到手機,就為了想看看現在說話的人長啥樣子。整個大會期間,台上的人除了用英文分享,另一個語言是法文,當台上的人說法文的時候,我們也要趕快切換到英文頻道,先聽英文的翻譯再翻成中文,很多資訊的分享與交流就這語言翻來翻去中完成,想想還真的很有趣。我爸曾經說過,當我們多學會一種語言,世界的窗戶又打開了一扇,可以接觸的層面又更廣闊。
吃飯時間是我們另一個享受的環節,圍起圍裙幫忙做服務,可以趁機跟大家打招呼,在餐桌上也是一個文化交流的機會,可以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也可以聆聽對方的生活經驗,很多友誼就是在吃飯時候建立起來的。
我們也努力保握機會介紹「華人行動」,分享我們在華人行動裡面的生命學習。我們有一場對柯峰的年輕人做的分享會,三個人分享自己生命裡跟爸爸媽媽關係的學習,底下幾位年輕人聽著眼眶泛淚,還有一位忍受不了,紅通通的眼睛跑出去哭。我們也有機會跟幾位不同人分別坐下來做「敏感度訓練」,聆聽他們的生命故事,陪著他們看見生命裡的傷痛,也陪著他們找回生命裡面的愛。
感覺這一趟國民外交做得還可以,大會結束後我們一群人還去伯恩玩耍兩天,體驗到瑞士貴桑桑的交通與餐廳,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家人一起出遊學習與玩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