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5

華5 第05週 心得

華人行動 第五週 心得

這個禮拜感覺到團體的氛圍有點不一樣。「生命的深度醫治」從尋找跟媽媽的連結,到跟爸爸的連結,再到跟重要他人的連結,感覺這一系列的課程告一段落。在這一系列的課程中,大家的情緒低沉的時候比較多,一直在為自己哭泣,但是也感覺到哭完,生命的沉重感輕了一些,有些人的臉部線條變柔和,有些人可以開懷的笑了。生命的整理是一條漫長的路,不是寫一封信,大哭一回就解決了,但是聽到好多人分享「我終於可以活了」、「感覺可以呼吸了」,真的很為他們高興。
 
這禮拜我也幫忙上了兩個早上的課,談「溝通與表達」,最主要做了兩個操作練習,一個是練習「傾聽技巧」,另一個是「我~的訊息」。溝通真的是需要學習,很多道理都知道,困難的就是要能在生活用出來。平時在台灣,我很少上台上課,比較多的時候都是扮演策畫、規劃的工作,訓練高中生、大學生上台。我上課的對象多半是國小生、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這次站在華5,我面前做的是「成人」,很多年紀大於我的成人,一時之間還真的不習慣。在課程的進行當中,我比較深的感覺是:很多時候「聽到」是一回事,但是當我們實際去操作練習,體驗到的、觀察到、發現的又是一回事。幾個活動下來,有自認為表達能力很OK的人,站在表達的位置上講話,才發現自己說話說得亂七八糟,讓聽得人很困惑;也有人自覺傾聽能力不錯的人,透過活動發現自己並沒有好好去聽對方說話。這也讓我再次提醒自己,很多時候不要被自己的頭腦騙了,頭腦覺得沒問題的事情,當我實際去做的時候,可能問題一堆;要透過實際做來認識自己的真面目。

這個禮拜印象深刻的還有個別談話時間,我知道我是一個很樂意分享的人,但是如果兇兇說(台語,「突然說」的意思)要我講話,很多時候我是沒有想法要講什麼,所以每一次換我當講話的人,我都很苦惱要說啥。這禮拜我當了兩次講話者,第一次的講話,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是腦袋空白,對方提問,問我我的價值觀、金錢觀,結束談話之後回到大團體分享,我爸問我:我是用頭腦分享,還是我有留意到我的感覺?這個問題卡了我幾天,反覆回去思考,我真的不覺得那天的分享內容會讓我有情緒,或是在那個聊天的當下我是有情緒的。之後有再詢問我爸,在一對一談話的時候,除了聊天的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我觀察到什麼,我感覺到什麼,不論是對我自己的觀察或是對對方的觀察。第二次的講話,是我來華人行動第一次在個別談話時候是先有想法想要分享什麼,但我也知道這一個話題對我的傾聽者來說不容易,曾經有想過要不要乾脆換話題,但是要換話題我也不知道要換什麼,最後我還是決定按照我前一天得到的靈感來分享。謝謝我的傾聽者耐心、努力的聽我描述事情,也從中不斷確認我的感覺。針對一對一個別談話的過程,進行分享與探討,是這次來華5我對我爸的新發現,以前很少看到他做這樣的操作,每天看他在這環節的提問與說話,有那麼一點點的觀察心得,但具體上還說不出來這個環節對我的影響,繼續觀察感覺中。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這裡是一個學習整理自己的環境,每個人都努力在探索、發現自己生命的困難,上課時是對生命的探討,下課聊天也都是對生命的探討,吃飯時間還是對生命的探討;每個人都在學習要成為一位生命工作者,一位可以幫助別人看見自己的人,培訓時間過到現在,只要一發生一點小事情,可能是認真的說,也可能是開玩笑的說:「我覺得你可以再思考,再挖深一點。」今天我發現我已經有點排斥常常聽到這一類的話,不論是對我說還是對別人說。或許是一個善意的提醒,但更多的時候我感受到的不是這樣。靜下心來感覺自己:小小芸覺得聽到這一句話聽到很煩了。生活中難道只有這個話題可以聊嗎?生活中難道沒有別的事情可以講嗎?為什麼要一直去分析別人?為什麼要一直去分析自己?聊天講話不能就是單純的分享嗎?為什麼講的每個事情後面好像都要有一個原因、一個動機、一個地雷、一個情緒?簡單、享受、活在當下、如實接受不行嗎?生活中每一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這麼耗腦嗎?
 
這禮拜另一個在團隊裡面的話題就是:田野服務的分組名單與地點。因為是我爸媽安排分組人員,大家都覺得我是他們的女兒,我應該有小道消息,所以會一直來問我;大家都不相信我也沒有被告知,我也沒有去問,我跟大家一樣知道的不多。我有一個信念:該知道的事情,我自然會知道,我不該知道的事情,想盡辦法打聽,我還是不知道,所以不用太好奇、不用太八卦。然後透過生活的經驗,我也發現很多時候知道太多,生活反而變得複雜忙碌,也因此現在的我,很多事情不會太主動的去過問,很多時候我是被動的狀態聽到的,我不太會去「問」,但是我很樂意「聽」。不過我發現這個樣子的我,也連帶影響到我的人際互動,對我的朋友們來說我應該是在友誼上相當被動的一個人吧,再加上我的生活時常是很充實忙碌的狀態,所以當他們跟我聯絡的時候,我很開心,會想要好好聊聊天,分享一下彼此的近況,但是當他們沒跟我聯絡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失聯一年、兩年。想到這裡,真的很感謝身邊朋友對我的包容與主動。什麼時候我會主動?在靜默時得到的想法,我會主動。另一個我主動的部分,就是每隔一段時間會寄我生活的分享信。
 
這禮拜的心得,就先寫到這裡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