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6 心得
抵達深圳,生活好像又再度來到一個安定的狀態。從廣州之後,團隊一直處於移動的狀態,再加上團隊內部的事情一件一件的未處理,每個人都是帶著一堆情緒來到深圳。華人行動被我爸定義為一個「學習的團隊」,不是一個「解決事情的團隊」,所以很多團隊裡面發生的事情都是要讓我們去學習的。當我們在做服務或是旅行,我們很多的精力是應付外面的事情,到了深圳只有我們自己人,也因此這個禮拜我們一一把團隊內部的情況拿出來做學習。
探討團隊裡面的事件,我發現「課題分離」的能力,還有「跳脫出來」的能力很重要。要能夠從事件裡面學習,就需要能夠客觀地來討論這一件事情,但是因為我們討論的事情是團隊內部的事情,有些人是主事者,有些人是相關者,即便是旁觀者情緒也都受到影響,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隊。所以當我爸把一件一件事情拿出來討論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很多人這時候才在面對自己的情緒,才開始整理自己的情緒。而「情緒」是走心的,是需要時間的,這幾天的討論都是走腦的,我們在學習不要有評判也在學習不要比較,「學習」就是在用頭腦,也因此我內心裡才感覺到有一口氣,我是想吞都不甘心。
(以下的分享,絕對是我的感覺、我的想法、我的觀察,不可否認是我非常主觀的在看已發生的事情,請閱讀的華五同學們,不要自己對號入座唷!)
從團隊內部發生的種種事情,我爸問:「到底老天爺要我們這一群人共同學習什麼?」團隊內所發生的大事件,還有其他小的情緒,我覺得老天爺是要我們去「看見」,因為現在的人都有一個盲點,我們只看我們想看的,我們只聽我們想聽的,然後我們都太快的去反應。
在跟人相處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有些人是屬於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有些人是活在別人的世界裡,但是我們學習的目的是要能在自己、他人、情境中找到平衡點。在崇明島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花注意力在自己的生命課題上面,但是一陣子的相處下來,有些人開始看到團隊內部有些狀況,並且很快跳入對與錯、好與不好的思維裡面,覺得這是一件大事情,是一件需要處理的事情。我想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我是其中一個對團隊敏感的人,看到的一點小跡象都覺得是一件大事,所以情緒特別多,但是那時候分享自己的觀察得到的回應都是:你這麼有情緒,你要不要看看你的傷口是什麼?而活在自己世界較多的人在看團隊,看不到有狀況,覺得大家和樂融融,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覺得團隊「假假的」,一直不願意討論真實的情況,一直活在假象。但現在回過頭看,那時候大家都活在自己以為的認知裡面。
會來參加華人行動,背後都有一個動機是希望成為生命工作者,活動結束後可以去做助人的工作。會有這個「助人」的念頭,往往也都不是單純的念頭,常常是因為自己的生命有「需要」,因著這份需要,我們被帶領上不同的道路。華5同學大半的人生命都有很多傷口,不可否認老天爺也最喜歡用這些人,因為生命傷口夠多的人,通常敏感度都很高,同理的感覺也很強大,但前提是要能夠先走過自己的傷口,不然就很容易掉在深谷裡。
而我看團隊,我看到的是很多人都還沒很深入的面對自己生命的傷口,但是助人的心都太強大,所以對別人的生命,特別是別人生命的困難特別的上心,學了一點皮毛就很有興趣的嶄露手腳,也因此在培訓期到了一個時刻,我真的有點受不了一點點小事情,都會聽到有人說:「你要不要去覺察一下你的問題?」這樣的話聽多了,我會不想再說話,即便內心有很多想法、很多感覺,我也不想再說了。然後也有聽到一個人情緒化的抱怨一下,就會去找另一方談談的人,當然可見的是這樣的舉動的背後,是因為「好心、熱情」想幫忙,不自覺地扮演起「拯救者」的角色,但是團隊裡很多的混亂也是因為這樣的「介入」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也因此團隊裡私底下的耳語不斷,這些耳語也有三人成虎的跡象。那也難怪到了廣州越演越烈,每個人開始有自己的因應模式出現,有人逃避、有人擺爛、有人離隊、有人努力拯救,整個團隊呈現「散」的狀態,各有各的情緒,完全無法看到向心力。而對外的呈現,有人努力呈現華五的「好」,有人在呈現華五的「真」,沒有對錯,我們每個人所努力的方向都是我們心裡面堅持的觀念與價值觀。
所以老天爺要我們學習什麼?我還是覺得所有的一切是要學習「看見自己」,看見自己的盲點,深入的認識自己,因為只有在「關係」中,透過「比較」來看見自己的不同,我是一個對團隊敏感的人,只有跟對團隊不敏感的人相處,我才知道原來我對團隊是敏感的;我是一個動作快的人,也是因為身邊有動作慢的人出現,我才知道我是一個動作快的人。
我想人際互動、關係的課題,是一輩子的學習,沒有比較過後的好壞,只有透過不同的事件更加的認識自己,當我越看見自己,我就知道我該面對的生命傷口有什麼,當我越看見自己,我就知道我可以怎麼跟不一樣的人相處互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