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第三個營隊「大令營」,8月1日展開序幕,這次營隊總共8天,73位學員。活動內容、形式跟「高令營」很相似,但是探討的主題比較符合大學生們所關心的話題,工作團隊也有些許的不一樣,多了一些人也少了一些人,基本上大家的工作內容沒有變,營長換了人,有些小組的隊輔搭檔也有所更動。
「高令營」與「大令營」很容易被拿來比較,雖然感覺上「大令營」來的較成功且有深度,但「高令營」功不可沒,因為「大令營」在許多方面比「高令營」佔了優勢。既「高令營」之後是「大令營」,這樣的安排讓大夥在「高令營」的時候已經摸索過一次經驗,在「大令營」幾乎人人都駕輕就熟大大小小的狀況,在「高令營」中發現許多可以改善的部分,也在「大令營」時都做了改善,幫助營隊更加順暢,輔導員有了高令營的帶小組經驗,許多事情都從”不知道”變成”知道”,因此,在帶領「大令營」時也順手許多,增加了「大令營」小組中的穩定性。再來是學員的年紀跟人數,「高令營」都是15至18歲的黃毛小夥子,年輕氣盛,愛玩,靜不下來,而「大令營」是清一色18歲以上的青年,有更多的成熟度,能動能靜,比較能靜下心做分享以及深入的討論,這些都是「大令營」的優勢。不過因為這些優勢以及長時間的工作下來,營管組(輔導員+工作人員)的成員容易陷入安逸、麻痺及偷懶的現象,這是人的本性,第一次總是戰戰兢兢,而有了第一次經驗,特別是順利的經驗,就容易鬆懈,如何利用這一點來訓練營管組成員持之以恆,可視為「大令營」的挑戰之一。
在一個營隊之中因為有不同的職位,因此有位階高低之分,基本上每個營管組的成員都是一個領導者,隊輔要領導小隊,工作人員要領導管理生活環境、上課場地布置、宿舍衛生等等,而最大的領導者就是營隊的營長。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需要具備許多能力,每個人的領導風格也大大不同,能力與風格都是從一次一次不斷的嘗試練習,一次一次的檢討反省中學習得來的。但我覺得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很大的一個關鍵是當他在說話的時候底下的人願意聽、願意服從,服從不是從外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和要求,每個人都擁有自由意志,沒有人可以控制一個人,也沒有人喜歡被控制,怎麼樣讓底下的人願意服從,特別是打從心底服從領導,這是一項藝術,也是身為領導者很大一個挑戰,如何以德服人,需要很多的自我要求、以身作則,特別是別去要求別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不然是很難服眾的。
這一次「大令營」我換了搭檔,我喜歡上次的搭檔麗萍和任神父,感覺上我們三個人配合得挺好,三人之中我是比較有經驗帶領小組,所以我給自己兩個任務,一個是把小組的凝聚力建立起來,另一個是創造機會給麗萍讓她磨練,本來還在想等「大令營」的時候,要再多一點機會給麗萍,讓她主導小組,但是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當我回到「大令營」的時候,我換了搭檔。這次的搭檔一位是剛在摸索但很努力學習的朱甜(甜甜),另一位是能力超級無敵強,擁有豐富經驗的王太平修士。剛開始我會擔心跟他們的搭配,特別是與王太平,因為一山不容二虎,「高令營」中我所認識的他能力超級超級好,很會帶領團隊的氣氛,發號指令,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有那麼一點點難親近,不好講話,我有自知之明,我也是一個很有想法意見的人,而且我很堅持自己,換句話說就是固執,如果想法一致,會很好一同工作,就怕有不一樣的想法,溝通和耐性是一大關鍵。但是經過「大令營」的合作,我發現自己也跟他們工作的很愉快,套句甜甜的話,我也在第一次討論小組的時間中發現我所不認識的王太平。在大眾面前他的氣勢很高,說一就是一,好像一點也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但是私地下的相處,我發現他其實也很能聆聽別人的聲音,接納不同的意見,也是一個很容易配合的人,在這次帶領小組中,我發現我們三個是可以互相互補,從不同的面向照顧小組每一個成員,甜甜的細心照顧學員生活上的需要,生活中該注意、提醒的大大小小事情,甜甜都很用心的做記錄,在小組時間跟學員宣布,什麼時間小組要做什麼事情,哪一天要輪打掃、洗碗跟飯前飯後禱告,都是甜甜在操心,我則幫忙照顧學員的情緒、心靈方面,我喜歡知道他們一天下來生活開不開心,喜歡跟他們聊些有的沒的,喜歡聽他們倒心情垃圾,而王太平則是負責學員們的信仰追求,分享自己的經驗引領學員更接近天主,我們三個人把學員的身、心、靈都顧到了。在「高令營」中也是類似的分工,但常常只有我和麗萍在討論,「大令營」中則感覺到比較多的團隊工作,因為常常是3個腦袋一起在集思廣益,在小組時間常常可以一搭一唱,不過三個人的默契還可以再磨,因為我們三個有時會同時間一起開口講話,講的都是同一件事,都想要幫對方補充接話,自以為對方已經說完話。很感謝天主給予的機會跟麗萍+任神父、甜甜+王太平合作,給了我很好的經驗以及愉快的回憶。
跟學員的接觸中,我覺得自己比較喜歡與高中生的接觸互動。大學生有成熟度,但也比高中生多吃幾年的飯,生活歷練比較多且豐富,包裝、隱藏自己的功力也更上一層樓,或許他們不是故意的,是潛意識下的影響,但卻讓我很難接觸到他們的內在,除非是他們有意識的願意開放自己。大學生自我意識也比較強,會看、會觀察、會評斷,若不是一個他覺得可以信任的人,他們會選擇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可以不開口分享自己,也因此讓我感覺上與大學生相處沒有高中生來的單純。另外是大學生自我價值觀、人格也差不多形成,有一副自己看事情、看世界的眼鏡,不容易接受新的觀點,對大學生而言,很多事情、很多道理,不能一昧的講述,而是需要透過經驗中學習,從經驗中得到驗證。
這次中國經驗,也是我第一次體驗百分之百信仰味十足的夏令營,因為有個很好的信仰後盾--天主教教義在後面支持所有事情的發生與進行。老實說一開始我會怕這樣的營隊,我不排斥信仰,我自己也相信有個無形的力量在照顧我,當我軟弱的時候,我也會跟祂求助。但在接觸宗教的時候,我曾有過不舒服的感覺,有些人會很強迫的宣揚自己的宗教,信主有多好多好,嘴巴說得天花亂墜,但在生活上遇到打擊的時候,我看到他們容易動怒、抱怨,不自覺中透露的都是負面能量,我也很怕那些聊天三句不離主、神、耶穌,聊沒幾句就說要禱告,跟他們在一起會有壓力。當然我身邊也不少人是有虔誠的信仰,甚至是投入神職工作,跟他們相處很舒服,他們是將信仰放入生活之中,透過與他們相處,觀察他們待人處事之道,我感受到他們身上都有一股穩定的力量,不是說他們沒有生氣失落的時候,他們有,可是他們不會給出太多負面能量,他們知道如何紓解調適自己,他們尊重不同的信仰,不強迫別人必須跟他們一樣,但在相處互動的過程中會吸引他人想要了解更多。這次的夏令營給我感覺還不錯,跟一群修士相處很開心,他們也給予我完全的尊重,整個營隊雖然也是時常在禱告,但我還OK,可以參與其中,課程的安排很多也是提及宗教信仰,雖然還是有一度我覺得too much,需要空間呼吸一下,很感謝我可以有絕對的自由留在房間放空一下。
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營,讓我對天主教有多一層的認識,也在其中探索自己的信仰,我的觀念是信仰與宗教是不太一樣的,宗教是接觸、加深信仰的方法之一,所以我會說我自己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但不隸屬於一個宗教裡面。在營隊期間我也不斷的去探索自己的信仰,特別是身為一個生命工作者,信仰在這方面扮演了多少功用。我覺得信仰與生活要相結合,特別是宗教的信仰,每個人都要有信仰才不容易輕易被打擊,但是不是宗教信仰,這就要看機緣。生命工作者除了關心一個生命,陪伴成長,更重要的是要幫助一個生命在信仰中找到自己的力量,透過信仰得到力量與勇氣面對自己的生命與生活,從信仰中找到對生命的信心、希望與活力,而非從信仰中找到逃避生活困難的藉口。
中國之旅,在這又要畫下一個句點,每次來都有很多的認識與了解,這一趟與學生們的接觸又為華人行動再添一筆。感謝老天的保佑與照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