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
家庭日活動過程心得
從小經歷大大小小的表演、營隊,我被教育一個觀念「一個活動的舉辦,『過程』是最重要的,如果在過程中能夠累積一點東西,做這一件事情就是值得的。」很多人、事、物,我覺得都有所謂的「內」與「外」的不同,很多時候內與外不見得一致。像是一個人的內在與外在,從外在看起來可能有光鮮亮麗的外表打扮,或是有淵博豐碩的學習、工作成就,我們以為這個人有一個很好的人生,但是經過了解後,我們可能發現他這些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後,是辛苦的累積,可能為了要維持這些漂亮的外表,內在付出許多心血與代價。一場演出的呈現,坐在觀眾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完美的表演,但是進入後台才知道有好幾位舞者是帶著傷上台演出,或是籌備演出的過程中沒有想像中的順利等等。真實是什麼?因為自己站的角度與高度的不同,我所看到的是一個面向,但是換另一個角度看,我可能會看到全然不同的東西。
今年家庭日的籌備,感覺跟以往不太一樣,以前家庭日會委託一個籌備小組承包,我覺得自己是站在外面觀望的一位,雖然有參加籌備會議,但是不需要講太多話,只需要了解狀況,然後想想看秘書處可以怎麼支援,想想看搭配活動主題,孩子活動的部分我可以跟青年志工怎麼工作。這兩年的家庭日籌備,我好像踏入了活動漩渦裡,我不再只是在一旁觀望的一位,我是籌備小組裡面的主力之一,團隊工作變成很大的挑戰。今年家庭日的籌備過程中,讓我有不同的看見與學習。
團隊工作
團結力量大,從小就知道的道理,但是,從來沒有人教我們怎麼樣做可以團結,只有不斷地聽到「你們要團結啦」。EQ協會做的任何活動,沒有一個是可以以一個人的力量完成的,每一個活動都需要一個團隊,團隊工作、人際互動一直都是生命學習的課題。
我最喜歡的一個團隊樣子,每一個在團隊裡面的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可以貢獻,大家不是互相比較競爭,而是可以互相欣賞與包容,彼此截長補短,沒有特別要去爭取什麼光環或是聚光燈。就是因為每一個人的能力不同,所以一個大活動我們才有可能做的面面俱到,做的完美。但這個前提之下,是大家都扮演自己最舒服的位置。
生命有一個驅動力,就是會想要挑戰自己的能力,一旦挑戰成功,伴隨而來的是對自己的成就感與肯定。也因此在一個團隊裡面工作,我們有可能也會去嘗試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挑戰自己欠缺的能力,希望從中能夠學習與增長。挑戰自己薄弱的能力,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是一件風險的事,挑戰成功帶來的是好的感覺,但是挑戰不見得每一次都是成功的,特別是一件不擅長、不拿手的事情,這個過程中可能需要面臨到挫折感、失望、失敗的感覺、對自己的不認同、批判的聲音等等。
每個人面對這些負面感受的反應不一樣,因為我們的成長經驗、我們的成長背景、家庭教育等等,讓我們有一個自動化的反應來應對這些負面情緒,幫助我們跳脫自動化反應的,是後天對自己生命的認識與學習,當我對自己越認識,我知道自己遇到負面情緒的反應模式,我可以客觀地看待自己,看到事情的發展脈絡,學習以一個溫柔的成人方式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權力的擁有與使用
跟年輕人相處的時候,常常聽到他們想要擁有「自由」,但是隨著自由而來的責任卻讓他們有壓力,讓他們逃避,慢慢的我們身邊出現了很多享受自由隨心所欲,但是不願意面對後果,沒有能力承擔後果的人。我想隨心所欲做自己的自由跟承擔後果的能力,是一體兩面的事情,不可能只有其一。
一個團隊的形成,會有不同的職位,因著不同的職位,也就有不一樣的權力,除了權力,同時還有壓力與責任,這好像也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因為職位的不一樣,手中握有的權力也就不一樣,我覺得這是我在一個團隊裡面工作最難拿捏的地方,就拿這次家庭日來說,在家庭日小組裡面我是團隊隊員之一,我們有一位召集人,但同時間家庭日也是EQ協會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動,我同時也是EQ協會的秘書長,哪時要聽從召集人的決定,哪時要以EQ協會秘書長的身分站出來說話做事?
有時候我很感謝我有權利握在手上,因為這個權力我可以擁有做事情的自由,當我想要做一個活動的時候,我不用一關一關的往上去獲得准許,但是同時我知道我要為整個活動裡面大大小小的事情負責。但是在握有這個權力的同時,我也害怕自己迷失,害怕自己的判斷不對,害怕我濫權,也因此每個決定都讓我戰戰兢兢。權力跟金錢一樣,我覺得是一把雙刃劍,運用的好可以推動很多事情的進展,運用不好便阻礙了許多發展的可能性。面對權力,如何保持心裡面的清澈度?我希望「權力」是一個我隨時可以放下捨棄的東西,不因為人性的貪婪與傲氣,變成「權力」的奴隸。
接受、放下、臣服
今年一直在這些課題上打轉。頂著一個秘書長的頭銜,有時候我覺得好有壓力,因為活動的執行常常是發包出去,做事的是別人,但是事情做不好的時候,責任是我要扛。如果事情的發生是因為我身為領導者下錯了指令,那個後果我比較容易心甘情願的接受,最近發現自己最難受的是,一件事情按照別人想要的意思、方式在做,但是如果是一個不理想的後果,那個後果是我要去面對與承擔,只因為我是EQ協會秘書長,(每次想到這,心裡就特別冤,特別嘔)。我媽常常提醒我,頭銜越大的人,就是出來扛責任的人。
這次辦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內在小孩的抗議與憤怒,因為內在成人的無力感與決定,讓內在小孩需要一起承受後果。在開會的過程中,我決定閉嘴,在事情的進行中,我決定閉嘴,決定閉嘴是希望團隊裡面的人更有發揮的空間,我讓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也因為是處於被動的地位,所以不管發生甚麼事情,學習的是「接受」,縱使內心是有情緒的,也學習自我調適然後試著「放下」,對於結果有不滿意的地方,有覺得可惜的地方,但是也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老天爺默許發生的」,我要學習的是「臣服」。
一個活動,一個過程,一個經驗,一個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