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6

2015 流浪之旅之菲律賓黎牙實比Ⅱ



2015 流浪之旅之菲律賓黎牙實比
    是的,我還在同一個小城市Legazpi,我在同一張床睡了一個月。短暫的拜訪,很多時候可以觀察到許多的不同,在來不及適應不同的時候,就離開了,而長時間待在同一個地方,要學習的是如何跟這些不同相處。
適應不同的文化
    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文化,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文化,來到一個國家需要適應,住在別人家更要學習適應。在這住了兩個禮拜的時候,可以感覺到自己容易浮躁,我討厭每天晚上要跟壁虎大眼瞪小眼,我討厭螞蟻在我身邊到處跑,吃東西的時候要比螞蟻動作還快,不然食物很快就被進攻,我討厭很多時候我加入不了聊天話題,聽不懂他們在講什麼,然後自己要在旁邊發呆很久,感覺好浪費生命,我也討厭每天出門三次,沒一鼓作氣的感覺,因為在台灣只要回到家我就懶得出門,我也討厭時間常常被切割,沒有一個完整的時段可以完成想做的事情。
    剛到愛麗絲阿姨家,我們住在三樓,浴室裡面有三個水桶,每天晚上都要記得裝滿水,因為幫傭阿姨晚上會把水源關掉,晚上要上廁所、要用水,就從水桶裡打水。我問愛麗絲阿姨為什麼晚上要關水源,阿姨說幫傭阿姨覺得這樣省水,所以我以為這是她們家節能減碳的做法之一。住了快三個禮拜,家裡有人來修水管,原來是一樓有水管會漏水,幫傭阿姨為了省水,晚上把水源關起來才不會繼續漏水,當水管修好了之後,三樓廁所裡的水桶也不見蹤影了。
    在餐廳吃飯,明明見的到電風扇,但是天氣熱怎麼就沒有人去開電扇,我自己去轉了轉電風扇也不動,之後開口問,才知道那台電扇是吃太陽能的,陰天沒太陽,所以沒電不會動。三樓的網路沒有設密碼,愛麗絲阿姨說她不介意別人用她的網路,但是她常常會把插頭拔掉,這也讓我覺得超不方便的,之後我開始學習不要掛在網上太久,多了些時間可以畫畫。
    在這邊,很多很多不同」於台灣的生活狀態,學習觀察,學習開口詢問(但是我常常問了還是搞不懂他們的思考邏輯),學習在浮躁的時候跟自己聊聊天說說話,學習問自己:「這就是現況,那我可以怎麼辦?」而今一個月過去,已經慢慢找到自己的生存模式時,我也要前往下一站了。
芭蕾課
    愛麗絲阿姨在這邊經營幼稚園,她說她離開這個城市太久,如何重新跟這個城市相處,她試著利用經營幼稚園,透過來幼稚園上課的小孩,可以很自然的接觸到家長們。趁著幼稚園放假兩個禮拜的時間,阿姨請我來上芭蕾課,這個城市很小,芭蕾這個東西屬於馬尼拉(菲律賓首都),在這鄉下小地方,小朋友連見都沒見過,對許多家長而言,男生學芭蕾舞是一件詭異的事情。我的第一堂試教課,很努力重溫芭蕾史,很努力上YouTube找影片準備,跟學生也跟家長們分享芭蕾的起源與發展,讓他們看看芭蕾舞不只是女生在跳,也有男生。
    在這邊沒有辦法有適當的舞蹈教室,只能利用阿姨幼稚園的教室,沒有鏡子、沒有把杆,磁磚地板,周圍堆塞著桌子、椅子、黑板等等,非常陽春的教室。剛開始我只有兩個學生,一個七歲,一個四歲,四歲的小妹是來亂的,根本不受控制,而我只要一幫她拉筋,因為會痛,她馬上落淚,然後就說:「I am sorry, I am sorry to everyone.」我在猜,她可能以為我幫她拉筋是在處罰她,而且她都道歉了,我卻還緊抓著她不放,四歲小妹堅持兩堂課,就跟媽媽說她不來了。
    前兩堂課,門口都會站著一個小男生(7),他是下午來上一對一課程的學生,下了課就會站在門口很有興趣的望著我們在做啥,他跟他媽媽說他想進來上課,本來媽媽還在想芭蕾是女孩子在學的,但是透過影片看到有男生練芭蕾,加上媽媽本來就希望兒子可以多運動,見到我又是練腹肌,又是練背肌,於是媽媽就讓他進教室,這位七歲小男孩還說服他的兩個表姊妹一起進來上課,於是我的教室裡面有四個學生。
    本來只打算上10堂課,結果我幫他們上了15堂課,很開心知道他們喜歡來,周末都會問:「明天有上課嗎?」我自己覺得幫他們上課很挑戰,動作雖然沒有給的很難,簡單的動作配上節奏的變化,但是最主要是我們語言不通,很多時候我都在跟他們雞同鴨講。有一次真的快被搞瘋,我示範完動作,問其中一個小孩:「你有沒有問題要問我?」她回答:「No」,但是當我放音樂的時候,她整個就是亂做,所以我把音樂切掉再問她一次:「你有問題要問我嗎?」她還是很肯定的回答:「No」,再一次放音樂依舊亂做,所以我關掉音樂再問她:「動作你會做嗎?」她回答:「No」,我又再問她:「那你有沒有問題要問我?」她繼續回答:「No」,就這樣的對話反反覆覆至少10來遍,真的是見鬼撞牆,不會做動作,也沒有問題要問我,都已經跟她說了,沒有問題表示我放音樂她動作會做對,她也給我點頭,每次放音樂每次錯,只能跟自己說:「我們是語言不通,下次應該講中文,反正都不通,講中文我比較習慣。」
亡人節
    111日亡人節,有點類似我們四月的清明掃墓,愛麗絲阿姨說這個節日在菲律賓還算是很重要,一定會放假,家人也一定會回去掃墓。但是跟我們的掃墓很不一樣。
    10月底,愛麗絲阿姨遠方的家人們陸續回來,屋子裡突然多了好多人。阿姨家有11個小孩,她是老大,沒結婚。老二弟弟,在美國,也是我這次唯一沒見到的家人。老三妹妹,癌症過世,妹婿一家住馬尼拉,因為妹妹選擇跟娘家人在一起,過世之後葬在Legazpi,妹婿一家前來掃墓。老四弟弟,軍人,已過世,過世之後由國家祭祀,雖然這邊也有他的墓碑,但是阿姨說遺體不在這邊。老五妹妹一家住在美國,目前妹婿先回來,跟我們住在一起。老六妹妹也在美國,妹婿一家住在這邊,住在幼稚園對面。老七妹妹,沒結婚,跟我們住在一起。老八弟弟,已過世,但是家人也住在Legazpi,阿姨就是請她姪子來監工修水管的。老九弟弟,一家住在阿姨家後面的巷子,是阿姨他們這個村的村長。老十弟弟,住在離Legazpi一小時車程的地方,平時周間來加水站幫忙並住在阿姨家,周末才回家。老么妹妹一家住在這邊,幼稚園就在他們家。光是阿姨的姪子姪女就有28個,每週六晚餐大家都歡迎來家裡吃飯,平時的周六我就覺得人好多,這一周人更多。阿姨家的餐桌只有六個座位,大家必須輪流吃飯,吃完離席換下一位來吃。
    亡人節前一天阿姨先帶我去墓園看看,有一區很像台灣的公墓,另一區則是建宗祠的感覺,讓家人們都在一起,只是他們的宗祠跟活人住的房子有得比,有些建的很現代,有些很有藝術感,有些則是設備齊全,廁所、冷氣都有。
    當天我們下午3點多去。按照網路上找的資料:菲律賓人是以歡樂的心情面對亡人節。民眾清理親人墓地後,開始彈吉他、唱歌,團聚交誼,小朋友們奔跑嬉鬧聲,連同小販的叫賣聲,墓園裏一片熱鬧。菲律賓人會以莊嚴的心情為先人獻花、點蠟燭、祈禱與掃墓,部份家庭早在前一晚就在墓園搭帳棚過夜,平時難以碰面的親戚們談天、打牌、唱歌,促進家族感情。民眾返家後,通常也在門口點蠟燭,據老一輩民眾說,這是為了讓先人看清回家的路。當我抵達墓園的時候,跟前一天來看到的樣子差好多,鮮花蠟燭都擺上去了,到處都是人。他們帶了好多食物,我們帶食物去祭拜,是給祖先們吃,燒香燒紙錢,等祖先們吃完食物,就把食物帶回家晚上煮來吃掉。在菲律賓那一堆食物是給來的家人吃,因為大家會在墓園一起守墓過夜(守墓是我自己說的啦,因為他們會過夜照顧蠟燭,蠟燭要燒一整夜不能熄)。當然,我見到阿姨很多的家人,但是話題依舊插不進去,因為根本聽不懂,所以我就在一旁東看西看兼發呆,有快5個小時吧,不由的佩服了一下自己。
    下一站我要飛馬尼拉啦,阿姨帶我去馬尼拉玩,然後再去有名的宿霧,上次來到宿霧純粹開會,沒啥認識到地方,很期待。

沒有留言: